1.111 撤塔並港(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396 字 8個月前

港口區麵積頗大。拆除後,可將順陽、泗水,兩段橋樓連成一線。兩側堤岸均可排建乾欄重樓。橋吊、塔吊儘數拆除,轉去西林。邸舍劉備想保留,重新裝修後,作為第二座客舍。邸舍附近轉運、堆放貨物的空地,皆可建成宅院。

如此又可納兩千餘戶,白湖、清溪,兩相合並,可新納民眾三千戶。

橋樓下,清溪水道不再行船。好處多多。最大利好便是消除了安全隱患。碰撞剮蹭是其一。防火才是重中之重。假若有一船在橋樓下起火。架橋鹽漬木雖塗有防火白堊灰漿,橋架內排設儲水大缸。還有噴淋水網,諸如此類。然而,萬一被點燃。又該如何?

樂隱便是看到了這點,才決定將港口撤除。

如此,隻需在清溪與西林交界的上遊,令起一座水砦,西林水砦和白湖水砦,一頭一尾,可保清溪水道無虞。

邑中良匠頗多。樂隱自行找來,按圖索驥。拆除清溪港口,改建橋樓、重樓。

果如樂隱所料。白湖水榭拆除後院,鋪設長街,改後樓為門樓商肆。水榭人家皆交口稱讚。並無異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久居樓桑,豈能不知商肆重利。

後院闊長,五丈有餘。皆鋪設成街,實在奢侈。若能縮為三丈,臨街重樓後,還可再起一圈重樓。

樂隱來問劉備。少君侯斷然搖頭。若如此,後排重樓必然比前排逼仄。入住後排人家,必生嫌棄。樂隱這便作罷。於是五丈寬的白湖後街,遂成熱鬨街市。稱‘後市’。

樓桑有四市。夜市、坊市、橋市,後市。

拱衛後市的水砦,亦被改稱為水門。

樓桑的繁榮,得益於少君侯點滴的累積。劉備曾擔心邑民太過勢利。皆趨利而聚,無利則散。樓桑一旦有事,便一哄而散。這些年過來,卻發現並非如此。正如幾位不曾離開的學壇大儒,還有漸不西歸,定居於此的西域胡商。

劉備曾以此問母親。

母親答曰:“國有道,不變塞焉,強者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者矯。”

此句出自《中庸》。乃是孔夫子所說。國家政治清明,即便做高官,亦不變操守;國家腐敗,寧可殺身成仁,也不虧氣節。

劉備自幼熟讀經書,自明白此句含義。隻是,與他所問,有何相關?

見劉備還不明白。母親這便諄諄善誘:“我朝郡國並行。編戶為民。舉家遷入樓桑的齊民,皆以邑為國,以你為君。這便是歸屬。”

劉備明白了。

母親的意思是說,無論自己有道還是無道,民眾皆以他為君。

認同自生歸屬。

郡國並行,編戶齊民。都是幫助民眾心生歸宿的重要因素。最關鍵,還是劉備這位臨鄉之君。

樓桑本就民多。客庸在此的異鄉客,更多。百工居肆,良工實在有太多。

兩處規模頗大的改造,完全沒有驚動少君侯,樂隱便自行完成。

樓桑計九千一百六十五戶,十四萬五千八百九十餘口。

還差不足一千戶。

彆說樂隱。劉備都替他扼腕歎息。

還有何處可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