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無郭之都(2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83 字 8個月前

劉備不記得先前有入城啊。

問過多次往來洛陽的徐榮方知,洛陽竟是無郭之都!

郭,城牆也!

原來。狹義上的洛陽城,乃指內城。內城之外的區域稱‘郭’。於是‘城郭’,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城區和郭區。

西周初,周公營建洛邑,在此築城,稱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東周時稱洛陽。西漢初曾定都於此。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亦在此定都。因尚火德,改洛陽為雒陽。其後曹魏定都時,複改為洛陽。

洛陽作為大漢都城,其都邑的規劃、布局,宮室的營建、修飾,皆優於前朝。且繼承了西漢長安發展城郊,不建外廓的傳統。城市總體布局以宮為中心,“擇中立宮”,以主體宮殿南宮軸線,作為全城主軸。城市用地按功能分彆規劃,排次分明,左右對稱。街道平直,如作棋盤。

洛陽城近於長方形。南北約九裡,東西約六裡,俗稱“九六城”。共設城門十二座,東麵三個,自北而南為東門、中東門、耗門;西麵三門,自北而南為上西門、雍門、光陽門;南麵四個,自東而西為開陽門、平城門、小苑門、津門;北麵二個,自東至西為轂門、廈門。

城外有寬八丈到十八丈、深二丈的護城壕溝環繞。

城內主街自通城門,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二十四段。《漢儀》:“洛陽二十四街”。街寬八丈到十八丈不等,路麵夯土而成,上鋪青石河卵。陸機《洛陽記》載:每條大街均分為三股,三道並行。中央為禦道,兩邊有高四尺餘的土牆作為分界,公卿大臣行中道,一般人行左右;街道兩邊種植栗、漆、梓、桐四種道樹。

城內有南北二宮,兩宮之間有複道相連。

南宮始建於秦,今漢時為朝賀議政之所,呈長方形,中軸線上排列著卻非、崇德、中德、千秋萬歲、平朔五殿。北宮建於明帝時,大於南宮,為皇帝嬪妃寢居之處,宮內德陽殿規模宏偉,可容萬人。太倉、武庫建在城東北隅。南宮西北有金市,南郊有南市,東郊有馬市。城東部是貴族住宅區,有步廣裡、永和裡。城南建有明堂、辟雍、靈台、太學。

洛陽有“四市”。金市在城內,馬市、南市、栗市皆在城外。私營手工作坊和閭裡主要在郊外,隻有部分官府(三公)、手工作坊和閭裡在城中。

城區,便是內城。郭區,便是城外分布甚廣的閭裡。亦是口口相傳的‘大郭’。對比內城,又分為: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四個郭區。

劉備不禁要問。不建城牆,如何禦敵?

很快便有了答案。

一座巍峨的城門,出現在馳道前方。

徐榮說,此乃東郭門。

洛陽東郭,以新開漕渠(陽渠)為屏障,在上東門以東七裡的漕渠上建有橋梁,稱‘七裡橋’,並在橋東一裡,建有“門開三道”的東郭門。洛陽西郭以“南臨洛水,北達芒山”的‘張方溝’為屏障,在上西門以西七裡的張方溝上,建有‘張方橋’,時稱‘夕陽亭’。乃是上西門的外郭亭所在。夕陽亭亦稱“洛陽都亭”,具有郭門性質。洛陽南郭,便是南城牆與洛水之間東西寬六裡、南北長四裡的地區。

洛陽“以天然河流與新開漕渠,為郭區屏障。四郭皆以橋梁與郭門,為郭區門戶;或以橋梁與外郭亭,作為郭區關口”。

換句話說,洛陽外郭,乃以水為屏!

故可不建外牆。

東郭門外,張小胖正翹首以盼。

見臨鄉車隊,這便拍馬上前:“大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