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便問,不知是哪位太後召見?
黃門令左豐答曰,先是董太後,進而是竇太後。
劉備點頭道:以少令之見,本侯應先去拜見哪位太後?
黃門令左豐想了想道:可先見董太後,後見竇太後。
劉備這便點頭,更換朝服,與黃門令一同進宮。
兩位太後皆住在南宮。
劉備一路行來,目不暇接。黃門令左豐便充當向導,每到一處,便將該處的曆史起興娓娓道來。
如前所說,南北宮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宮門。門兩側有望樓為朱雀門,東為蒼龍門,北為玄武門,西為白虎門。南宮玄武門與北宮朱雀門經複道相連。南宮朱雀門為南向正門,與平城門相通,可直達城外。由於皇帝出入多經朱雀門,故此門最為尊貴,也格外巍峨壯觀。
《續漢書?百官誌》有載:南宮,員吏九十五人,衛士五百三十七人。北宮,員吏七十二人,衛士四百七十一人。
可見,無論建築還是建製,南宮皆比北宮大。
南宮乃陛下及群臣議政之地。
建築整齊有序,宮殿鱗次櫛比。主體宮殿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自北而南依次為:司馬門、端門、卻非門、卻非殿、章華門、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和平朔殿。
中軸線東西兩側,各有兩排對稱的宮殿建築群。
西側兩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東排為鴻德門、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門、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為雲台殿、顯親殿、含章殿、楊安殿、雲台、蘭台、阿閣、長秋宮、西宮。
東側兩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西排為金馬殿、銅馬殿、敬法殿、章德殿、樂成門、樂成殿、溫德殿和東宮。東排為侍中廬、清涼殿、鳳凰殿、黃龍殿、壽安殿、竹殿、承風殿和東觀。
中軸線兩側的四排宮殿與中軸線平行,布局規整,錯落有序。更凸顯主體宮廷的氣勢和威嚴。
此南北五排建築,若按與中軸線直交的橫向排列,又可分為八排。如此一來,每座宮殿建築的前後左右皆有直道與相鄰宮殿相通。若站高台俯視南宮,會看到一個甚是規整的格子布局。儘顯漢式建築規整、對稱的建築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
南宮宮殿群,除了彰顯雍容大度的皇家氣派外,也是龐大政府機構所必須。
卻非門內卻非殿,本是南宮正殿。建武元年十月(25年),光武帝車駕入城,幸卻非殿,定都洛陽。卻非殿便成了光武帝處理國家大事的朝堂。許多軍國大事均由光武帝和大臣在此議決,進而發布全國。明帝永平年間,造崇德殿,代卻非殿為南宮正殿,直至漢末。
左豐說,今漢初時,北宮年久失修,故而一切事務皆在南宮處置。明帝即位後,方才大修北宮。
劉備欣然點頭。做一個好黃門令的前提,必然要先做一個好向導。
嘉德殿在明光殿北,殿前有嘉德門,乃周時九龍殿舊址。九龍殿漢時已毀,隻有九龍門尚存,九龍門時為嘉德殿正門。九龍門立三銅柱。每柱有三龍纏繞,故而稱為九龍門。陛下繼位後,追認亡父為孝仁皇(隻稱皇,而非帝),尊稱母親董氏為孝仁皇後。奉居嘉德殿,改名為永樂宮。
換句話說,陛下並未尊自己的母親為太後。時下,稱太後者,隻有竇太後一人。
然而。陛下既已為帝,從尊號的繼承關係上說,孝仁皇後自然而然就成了孝仁皇太後。
故而南宮有二後。
太後召見外臣,必設屏風。
由親隨中常侍通稟。劉備這便趨步入殿,自跪屏下:“臣,劉備,叩見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