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 君何所求(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15 字 10個月前

“正是老臣。”劉禦史大步出列。

劉陶的官職全稱是:侍禦史。

侍禦史,受命禦史中丞,“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

侍禦史負責監察朝官。通常而言,若高級官員犯法,一般由侍禦史報告禦史中丞,再上報皇帝。遇低級官員違法,可直接彈劾。

隻是,為何是臨鄉侯?

彆說陛下,便是文武百官亦一頭霧水。你們不是一頭的嗎?

陛下環視大殿,見百官無聲,這便和顏下問:“不知禦史因何彈劾臨鄉侯?”

劉陶憤聲答曰:“臨鄉侯此計之險,遺患無窮。稍有不慎,便將陷北疆於暴亂。虎狼相爭,刀兵起則一發而不可收。且問那時,又該如何收場?故臣彈劾臨鄉侯禍國殃民。更何況,身為人臣而私通外虜,視軍國大事如兒戲,此大不敬,當斬!”

如此重罪,盧尚書豈能無動於衷。這便厲聲抗辯:“陛下在上。敢問侍禦史,何來‘遺患無窮’,又何來‘私通外虜’?”

劉陶亦大聲答道:“驅‘鮮卑十四部’抄掠羌人十萬老幼,又豈能善終?依司徒所言,十萬婦孺必被鮮卑霸占。若鮮卑立國上郡奢延縣。兩地如此之近,營中羌人老幼如何能藏匿?若被羌人得知,必有一戰。羌人善合縱連橫,若三輔、西涼羌人群起而攻,鮮卑十四部如何抵擋?臣料想,那時鮮卑必重金結好匈奴,引為幫手。如此,羌胡戰事綿延,對方裹挾其中。亂戰不休,北疆儘毀。戰火若延及京畿,乃至社稷動蕩。試問盧尚書,又該如何收場?”

劉禦史說到了此計的另一個關鍵所在。

亦是陛下心中另一個疑問:“十萬羌人,今歸何處?”

百官急忙去翻看手中抄錄的臨鄉侯上疏。陛下亦取上疏在手,在字裡行間,細細尋找。

眾人皆低頭默念,大殿一時落針可聞。

須臾,忽聽尚書令曹節低聲言道:“啟奏陛下,老奴似有所獲。”

“速速說來。”

“且看此句:‘十四部鮮卑販賣牛羊及兩腳牲畜十萬頭,以充立國資費’。”曹節輕聲讀出。

此句本無不同。

立國自然要花很多錢。販賣牛羊及兩腳牲畜十萬頭,遂被眾人略過。今再被尚書令曹節當庭讀出,尤其在‘兩腳牲畜’上加了重音。便立刻感覺不同了。

“兩腳……”陛下幡然醒悟:“鮮卑可是將十萬羌人販給了……”

“臨鄉侯。”曹節咧嘴苦笑:“月前有司來報,有百艘明輪大船自奢延水入大河,駛向幽州。泊在了臨鄉南港。”

彆說陛下,便是劉禦史亦驚呆。

曹節又諂笑:“有此等眼力,財力,魄力者,必是臨鄉侯無疑。”

“捉賊捉贓。‘十萬賊贓’遠在臨鄉,數千裡之遙,羌人又如何能得知……”陛下喃喃低語。

偷看陛下表情,曹節這便小心陪話:“正因找不到一家老小下落,羌人才無法與苦主當麵對質。更無從得知‘著匈奴衣胡’究竟是何人假扮。此事,便成了一件無頭公案。久而則不了了之。雖無實據,可猜忌的種子,已在羌人心中生根發芽。而掠走羌人家小的‘著匈奴衣胡’亦需時刻提防,與羌人劃清界限。如此一來,虎狼無法勾結,互相暗中敵視,君侯此計圓滿達成。”

盧尚書又道:“虎狼相峙,皆不敢輕舉妄動。旦起衝突,必乞漢庭理論。正如西域長史府,之於西域諸國一般。漢庭居中調停,或偏鮮卑,或偏東羌。因時因勢而動,則可立不敗之地。”

司徒楊賜一聲長歎:“聽聞臨鄉侯此行,所轄皆臨鄉舊部。隻從洛陽帶走了主簿李儒。先前與陛下對賭一億。亦隻討李儒一人。如今看來,此人確值一億身價。”

“咳咳!”陛下的表情很複雜啊。

百官中便有人出列:“司徒有所不知。在夕陽亭外,還有一人毛遂自薦。被臨鄉侯一並帶走。”

“何人?”陛下也很好奇。

“此人名戲賢,字誌才。潁川人士。”答話之人,乃是何進。洛陽發生的事情,河南尹不可能不知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