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王太妃、王妃。”
“二位國相免禮。”王太妃在簾後說道:“坐。”
“謝王太妃。”
席位已擺好,兩位國相這便就坐。
“薊王傳書,二位國相,想必已看過。”
“回稟王太妃,臣等已看過。”右相耿雍垂首答道:“國中有太平道,臣不意外。然臣想不到的是,薊國官吏中竟有太平道妖人。同殿為臣,卻毫無察覺。乃為臣之失也。”
“事已至此,國相無須介懷。如何將太平邪道,連根拔除。護我百萬民眾,乃是重中之重。”薊王妃言道。
“臣,遵命。”
“此謀出自右丞賈詡。二位國相以為如何?”王太妃問道。
“賈文和與李文優並列,稱‘賈李和優’。主公善識人,臣年少時便知也。文和之智,不下文優。且臣已交由婁子伯看過。亦說此計可行。”
“既如此,二位國相便依計行事。”
“臣等,遵命。”
南港碼頭。
卸下洛陽名產,清點後並無疏漏。南港都船令署大小官吏,這便齊鬆了口氣。
雖說月月如此,港口一眾船官卻兢兢業業,從未有失。今日亦不會例外。
宮中女官來報。
王太妃、王妃設宴薊王宮。
南港都船令署,從‘都船令’以降,‘都船丞’、‘都船獄令’、‘陽都船丞’、‘陰都船丞’……各港令、長、丞、尉、嗇夫、佐吏,凡三百石以上,皆有幸列席。
因‘都船令’亦設在南港城內,故命名與城邑同。‘都船令’,又稱‘南港令’,秩千石。‘都船丞’又稱‘南港丞’,秩六百石。諸如此類。
所謂日新月異。
薊國欣欣向榮,薊國官吏亦連獲升遷。俸祿之高,冠蓋郡國。諸多諸侯國,皆難望其背。令人豔羨。
王宮國宴,足顯榮寵。
南港都船令署,大小官吏,紅光滿麵,喜不自禁。便是家人,亦覺與有榮焉。
南港令李永,沐浴更衣。攜一眾屬官,趕往薊王宮赴宴。
“明廷,為何隻有我南港官吏?”入宮城時,便有一屬吏悄聲問道。
“據說乃是王上之意。”李永笑答:“萬石名產月月往來京畿與薊國,卻無一差錯,足見我等用心。主公身在洛陽亦心係我等,傳令設國宴慰勞。真乃仁主也。”
“原來如此。”屬吏這便笑道:“傳令女官特意叮囑,無需上呈禮單。下官原本心中還有些惴惴不安。見同僚皆空手而來,又聽明廷之言,這才悉知緣由。亦能心安。”
“安心赴宴便是,無需多想。”李永笑道。
“下官明白。”
穿宮門,跨碧水,拾級而上,除鞋入殿。按官秩列隊齊整。靜候王太妃、王妃,儀仗抵達。
待儀仗入垂簾,國令士異站定。
眾臣以李永為首,下拜行禮:“臣等,拜見王太妃、王妃。”
“免禮,賜坐。”
“臣等,謝坐。”
由女官指引,便是初次入宮的南港屬吏,亦正常入座,未有失禮。
待眾人落座,王太妃言道:“南港屬吏,隨船轉運名產,勞苦功高。薊王感念諸位為國辛勞,遂設此宴。”
“臣等,謝王上。”
國令士異一聲令下,國宴旋即開始。
樂伎、舞姬,奏樂起舞。宮女如穿花蝴蝶,捧上佳肴,斟滿美酒。
王太妃,王妃,舉杯相邀。
南港官吏,齊齊舉杯相敬。
一杯美酒下肚,頓覺心安。先敬主上,再敬上官,同僚互敬,隔案對飲。推杯換盞,氣氛漸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