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的意思是說,在西涼擇一地,置軍營。將弛刑徒皆聚攏到營中,進行軍事化的管理。如此一來,家人便不用跟著徙邊,省去輾轉之苦。
此法,確比‘流徙三千裡’輕,又比‘完城旦舂’刑重。算是折中之策。
可三十六部羌渠仍有疑問。
便有羌渠起身奏道:“若青壯皆入營,寨中隻剩老弱,勞作繁重,恐難獨活。”
可不是麼。壯勞力便是此次亂軍主力,十萬青壯若皆為弛刑徒,被抽調到大營做苦力,寨中隻剩老弱婦孺,如何能獨活。
劉備乃仁主。雖慣掠人家小,卻從未濫殺。若施此刑罰,許多羌人長男家中妻兒眾多,即便不會死絕,凡因缺衣少食,而至凋亡,劉備亦難辭其咎。
暗自沉思,劉備看向荀攸:“公達可有良策?”
“或可‘流徙三百裡,完城旦舂’。”荀攸答道。
“哦?”劉備似頗有意動。
漢時,完城旦舂為四歲刑。犯人不限於築城、舂米。還需從事其它勞動。且城旦舂乾輕活與重活時的糧食供給,亦不等同。從工種上分類,亦有不同。如“工城旦”,乃是從事鑄造的工匠。簡而言之,城旦舂的具體勞作,視個人情況及勞役需要而定,不一而足。
“如何流徙三百裡?”劉備再問。
“三百裡,仍在西涼境內。諸位渠帥皆言‘故土難離’,如此距離,正當適宜。且完城旦舂,不過四年期。並由官府提供口糧,駐地。一家人吃住無憂,當不會有失。”荀攸再答。
“如何施為?”見三十六部羌渠紛紛點頭,劉備三問。
“可分為三類:‘城旦’、‘工城旦’、‘農城旦’。”荀攸解釋道:“‘城旦’築城,‘工城旦’鑄器,‘農城旦’務農。”荀攸三答。
“左丞之意,不知諸位渠帥以為如何?”劉備不置可否,居高下問。
“這……”比起一家老小‘流徙三千裡’,三百裡確實短了很多。需要說明,時下所說‘裡’,乃多指道路之長,而非直線距離。‘流徙三百裡’,便是說流徙到三百裡路外的地方。
見閻忠目光投來,韓遂心領神會,這便叱責道:“薊王當麵,豈容爾等挑三揀四。”
一語驚醒夢中人。
正暗中算計利益得失的眾羌渠,這才紛紛醒悟。急忙伏地認罪:“我等領罪!”
劉備這便點頭:“如此,諸渠帥且去認罪畫押。至於遷徙到何地,可自行商議。隻需在三百裡之外便可。”
“喏!”三十六部羌渠再拜。
命人領眾渠帥去往牢營,在認罪劵書上簽字畫押。三十六部羌渠,這便開始盤算該流徙到何處。
待羌渠下堂,見眾人紛紛撫掌大笑。韓遂幡然醒悟:“王上欲使羌人遷出?”
“然也。”劉備輕輕點頭。
荀攸笑道:“羌人狡詐桀驁。若命其遷出,必起疑心。假謀逆之罪,行遷出之實。方不會起疑。”
“表奏,孤已命人六百裡上報朝堂。想必護羌校尉一職,非文約莫屬。”劉備笑看韓遂。
“謝王上提攜之恩!”韓遂大喜拜謝。
“既為護羌校尉,遷出到三百裡外的羌人,便交由韓校尉全權負責。”
“卑下敢不領命!”韓遂鄭重抱拳。
“至於羌人如何勞作,當聽閻治中安排。”劉備目視閻忠。
治中從事,乃刺史高級佐官,主眾曹文書,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先領治中,便是為繼任下任刺史鋪路。隻需處理好‘流徙三百裡,完城旦舂’事宜,不出意外,閻忠自當榮升刺史。刺史雖隻領食六百石俸祿,然權利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