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衣吏合力破除牆壁。舉火一照,彆有洞天。
內藏一座碩大墓室。與逼仄的巫祝獨棺,可謂天壤之彆。
墓室四周立滿上古異神異獸雕像。當中置一石棺,與石窟渾然一體。繡衣吏舉火查看。言,此棺乃是在洞窟內開鑿。
換而言之,工匠或就地取材,用窟內天然巨石,鑿成石棺。或在開鑿石窟時,刻意留下一塊巨石,用來鑿成石棺,亦未可知。
高懸在窟頂的岩畫,亦比先前所見,更加古樸生動。內容包羅萬象。劉備能辨認出騎射、舞蹈、宴會、戰鬥、及下葬。略作回想,恍然大悟。岩畫乃是述說墓主之生平。
從岩畫中的細節來看。墓主人應是位古代王者,且是戰敗身亡。身首異處,被國人草草斂葬於麥積山上。
“主公。”正當劉備仰觀岩畫時,史渙亦有發現。
待劉備繞行到石棺正麵。隻見,陳列在階上的數個龜形石盤內,擺滿了祭祀用品。
居中放置,用於主祭的大石盤內,十分醒目的陳列著一把穀物。顏色尚青,似剛被人擺放其中。此還不是關鍵。
關鍵是。此穀似麥,卻比小麥穗大,麥芒更長。劉備取來細觀。又碾出麥粒,迎火再看。頓時激動不已。
此穀,或正是他苦苦搜尋而不可得的“青稞麥”!
不料竟被人隨手取來,陳列在祭祀盤中。再從充作主祭品的青稞麥來看。麥積山之名,或另有深意。
“主公,此麥乃是新割。”史渙言道:“或不久之前,剛有人前來祭祀。”
“公劉之意,此墓還另有入口。”
“正是。”
“命人細細搜尋。一切陳列,切勿輕動。”
“喏!”
奈何繡衣吏尋遍整座石窟,仍一無所獲。
“稟主公,並無出口。”史渙來報。
“知道了。”劉備將青稞麥小心碾碎,麥粒逐一收入囊中。想了想,又取隨身佩玉,放入龜形石盤,作為回贈。人死如燈滅,並無神鬼。然“不告而取謂之竊”。以隨身玉佩交換,便是以物易物。想必。祭祀之人再來,亦不會怪罪。
囊袋入懷。劉備心滿意足:“原路返回。”
“喏。”
見此墓穴。前因後果,劉備已想通。
既是王者之墓,必有守陵之人。先前射中,或是身披雪狼皮的守陵人,亦未可知。
原路墜下。見劉備喜上眉梢,眾人紛紛來問。
早等不及,要親上山崖的三弟張飛,麵見劉備,這才除去腰纏繩索,趕來迎接。
“大哥無恙否?”
“無妨。”劉備笑道:“終不虛此行。”
此語一出,張飛大喜。喜過再問:“大哥尋到何物?”
劉備笑道:“回營再說。”
“唉!”張飛這便扶劉備上馬,再去尋烏騅不提。
冬狩祭祖。雖未曾親手射到半隻飛禽走獸。然得此物,亦足可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終我大漢一朝。皆未能逆進高原。所缺,並非彆物,正是青稞麥。要說大漢屯田,又豈始於薊王。穿渠校尉、宜禾都尉、農都尉,皆是主屯田之官。
武帝時,自敦煌至遼東,均“設屯戍以守之”,“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戍田之”。
今漢初,馬援在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主營屯田,安置流民十餘萬。
“複建西海郡縣,規固二榆,廣設屯田……殖穀富邊,省委輸之役。”
“後金城長史上官鴻上開置歸義、建威屯田二十七部,侯霸複上置東西邯屯田五部,增留、逢二部。”“以湟中地廣,更增置屯田五部。”順帝時,在西河、北地、上郡等地屯田,“省內郡費歲一億計”。諸如此類,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