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寵勇猛過人,善使弓弩,十發十中,中皆同處。乃漢室強宗。桓帝知傳位於弟,大將軍竇武必不能相容。便囑托陳王劉寵,效仿明帝時,東平憲王劉蒼為驃騎將軍故事,輔佐勃海王劉悝繼位。”曹節言道:“奈何事與願違。竇大將軍先撕遺詔,竇太後再殺田聖滅口。宮內無人應聲,陳王劉寵孤掌難鳴。後得竇太後作保,劉寵放歸封國。此事就此作罷。時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
“待熹平元年(172年)十月,先帝誅勃海王滿門。陳王寵,竊以為先帝舊事重提,欲除後患。故提前謀劃,與國相魏愔‘共祭天神’。”賈詡接著道。
“所謂‘共祭天神’,實則殺白馬盟誓。”曹節終道破謎底:“時‘共祭盟誓’者,除去陳王劉寵,還有梁王劉元、沛王劉琮、下邳王劉意、彭城王劉和、琅邪王劉據、東海王劉祗(注1)。”
“如前漢,七國之亂。”
“然也。”曹節歎道:“稍有不慎,便將重蹈前漢覆轍。王甫嚴刑拷打,悉知此事,驚恐之下,遂密報先帝。因茲事體大,先帝密召近臣問計。程璜遂進言道,諸王結盟,乃因見勃海王滿門慘死,生怕飛來橫禍。斷不可逼迫太甚,謹防鋌而走險。不如赦免陳王劉寵之罪,以安其心。兼分諸王聯盟之心。”
“先帝猶豫不決。便在此時,形勢突變。年前十一月,有會稽妖賊許生起句章,自稱‘越王’,其子許昌在句章稱帝,自號‘陽明皇帝’,眾以萬數。先前不過小患,不足為慮。豈料年後,忽兵精糧足,不斷壯大,漸成大患。揚州刺史臧旻密報,乃因賊人得七王暗中資助。”
“養賊自重。”賈詡焉能不知。
“權衡之下,先帝這才下定決心,赦免陳王劉寵之罪。”曹節終將前朝隱秘道出。至於隱匿多少,又篡改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沉思片刻,賈詡言道:“先帝駕崩,少帝繼位。前朝舊事,已隨風散去。陳王劉寵再無性命之憂,因何還要與我主暗中結盟。”
此乃明知故問。曹節亦不說破:“先帝一念之仁,乃至養虎成患。如前漢故事:天下板蕩,群盜蜂起,必有宗室趁亂興兵,覬覦大位。”
“老大人言下之意,陳王劉寵欲結盟興兵,謀奪天下。”言罷,賈詡忽又笑問:“若如此。老大人以為,我主又該如何是好?”
曹節下意識張口,卻隻字未出。須臾,似笑非笑,語透深意:“老奴竊以為,此一時,彼一時也。”
賈詡心領神會:“老大人之言,詡自當帶到。”曹節先前之言,忽改稱‘老奴’,“此一時,彼一時也”顯然是說與薊王聽。言下之意,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是否結盟,且看誰能問鼎中原。
一言蔽之,誰才是最大得利。
“老而無用,難以久持。言儘於此,右丞且自去。”說完,曹節便又高臥榻上,瞌目小憩。
“告辭。”賈詡拜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