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太後所求,非薊國一城,而是大漢萬裡江山。
薊王……肯給乎?
待安置妥當,郭勝避嫌而出。細聽屏後母子連心,不由得一聲長籲。
洛陽四周環山,地勢北高南低,內有洛、伊、瀍、澗(穀)四水。瀍、澗西入洛水。伊洛之間,夾河帶川,枝津遍地,乃是豐水區;伊洛南北兩岸高地,受缺水之困。
故從夏商,乃至今漢,興修水利,穿渠四通,曆代皇朝,從未停息。光武時,河南尹王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陽城下,東瀉鞏川”,因受地勢所限,渠成而水不流,未能功成。王梁之後,大司空張純,主修陽渠:一在城南洛水上建堤堰,阻洛水東流,而北流陽渠,是謂“堰洛通漕”;二是對穀水及城南並城東陽渠,疏淤擴寬。
此舉大獲成功。穀水豐沛,城南並城東陽渠,也因洛水注入而水勢大增。漕運通便,“百姓得其利”。後陽嘉四年(135年),再疏城東陽渠。“東通河濟,南引江淮”,構成了洛陽發達的漕運水網。
江、河、淮、濟,並稱“四瀆”。洛陽通達四瀆,“方貢委輸,所由而至”,四方物資皆可水運至此。“大城東有太倉,艙下運船常有千計。即是處也。”穀水周繞郭城、壕塹。城東北有方池,為水衡署漕運碼頭地。城東南有鴻池陂,“(穀水)又東注鴻池陂。池東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池中又有東西橫塘,水流徑通”。設“丞”官一人,年俸二百石。池在“洛陽東二十裡”。
遙見薊式明輪巨艦,帆檣如林,列隊駛入陽渠。打頭飛雲號,堪比水上塢堡。引眾船慌忙規避。
鐵壁鏵嘴,如何敢螳臂當車。
趕來迎接的董驃騎一行,嘖嘖稱奇。先前薊王遊麟號,雖多次往返京師,然畢竟是座艦,兼顧儀軌。那如武裝到牙齒的戰艦飛雲,氣勢逼人。
“此船隊,值大錢二十億。”董驃騎顧左右言道:“首艦名‘飛雲’。長五十丈,廣十二丈七尺,高十丈一尺,樓高五重,比薊王‘遊麟號’而建。排設二十四輪,前後五桅,畜力驅動,外包搪瓷裝甲,暗藏鉤拒撞角。可容兵士三千,輜重三千石,機關兵車五百駕,艉艙內置水路兩用‘攻城舫車’一輛。單此船,便作價十億大錢。”
左右無不驚歎:“孫破虜,聞名江左,果非常人也。”
董驃騎又笑:“來時,右丞賈文和,托我帶話。船隊可入函園陽港船塢,改為潛輪。倍加利器。”
“費用幾何?”便有人問。
“毋另計費。”董驃騎等的便是此問:“我與薊王,刎頸之交。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哦!哦!”左右無不,連連點頭稱是。
張繡隨叔父張濟、並郭汜、樊稠、李傕等西涼諸將,矗立於人群之中。遠眺戰艦飛雲,一時心馳神往。
為首董驃騎更是指點江山,氣勢如虹。孫堅並西涼諸將,可謂“猛虎配群狼”。
何太後固然母憑子貴。然大將軍何進,麾下董卓、丁原之流,不過走狗也。
“有何懼哉!”董驃騎脫口而出。
身旁驃騎府長史孔融,主簿王朗,四目相對,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