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上殿,西席東坐。有人膽大窺視,果見王母“著黃金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鳳文之舄(鞋)。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諸位免禮。”王母仙音入耳,陰陽莫辨:“客隨主便。太後請上座。”
“謝王母。”何太後再拜起身。領百官入席。二宮太皇皆避嫌,未曾列席。
“天麟子何在?”王母問道。
“速去抱來。”何太後不疑有他。
便有宮妃,自殿中將麟子抱出。
王母輕輕招手。繈褓自行飛空,徐徐落入王母懷中。
俯身細看,王母輕輕頷首:“果是上帝之裔,真麒之子。”
聞此語,何太後險喜極而泣。
語出西王母之口,自萬無一失。
“既有仙緣。豈能令麟子空手而還。”玉指往案上金樽一點,美酒躍出。化成粒粒走盤珠,灑落桌案。懸腕繞指,走盤珠竟自行穿針引線,連成珠串。飛入繈褓,套在麟子頸間。此物名曰“項圈”。時為西王母獨有,中夏尚無此俗。
“長命珠,不可摘。”西王母又用指尖蘸樽中美酒,塗抹麟子雙唇:“豈開金口,不可食言。”
待繈褓自行飛回,麟子唇上仍泛金箔之光。
“謝王母賜福。”何太後虔誠拜謝。
“賜其子,焉能缺其母。”西王母言猶在耳,墉宮玉女王子登應聲而出,捧一月輪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色青,香氣襲人。王母“以四顆與帝後,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
何後本欲食輒收其核,後偷種之。一想“中夏地薄,種之不生”,乃止。
食罷仙桃,再賞仙樂。王母“於坐上酒觴數遍,乃命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又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石公子擊昆庭之金,許飛瓊鼓震靈之簧,婉淩華拊五靈之石,範成君擊湘陰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鈞。於是眾聲澈朗,靈音駭空。”
席間,何太後求問修身養生之術。
王母答曰:“夫欲修身,先營其氣。所謂行“益、易之道”。“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行益易者,謂常思“靈寶”也。“靈”者神也;“寶”者精也。宜當愛精握固,閉氣吞液,氣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液,液化為骨……”
今日此語,與前漢內起居注,載武帝求問長生之術時,王母之言,大同小異。尤其“愛精握固,閉氣吞液”之句,記憶猶新。究竟何意,見仁見智。全憑個人領會。一言蔽之,當與仙有緣。
然,太後仍不死心,以國事相問:“天降麟子,再續國祚。三宮鼎立,新帝年幼。敢問王母,當作何解。”
西王母眸中神光,一閃而逝:“聞先帝造四百尺千秋觀,於阿亭道。觀內香火鼎盛,各門仙人棲身。不知,可有昆侖墉宮一席之地。”
“求之不得!”太後大喜。
先得天下黨魁,再得墉宮女仙。
天命所歸,莫過如此。還有何人敢窺視我兒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