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皇言道:“王上欲使四夷為藩屏,拱衛漢土。”
“臣,正有此意。”劉備答曰。
“都護當擇何人?”竇太皇又問。
“自當由朝堂公卿,甄選賢良以任之。”劉備無意專權。
“不可。”竇太皇卻搖頭道:“幼主繼位,朝堂暗弱。蠻夷自古‘畏威不畏德’。若由朝廷委派,必起輕慢之心。久必生亂。”
劉備遂問:“太皇以為如何。”
“朕以為,當由王上統帥四府。”竇太皇聲輕而意重。
“這……”劉備急忙推遲:“臣已為西域都護,如何能兼領四府。”
“時,先帝拜王上為輔漢將軍,都護西域。今,王上已為輔漢大將軍,執掌一朝之政,統帥天下兵馬。自不可偏守一隅。”竇太皇似早有定計:“既設東、南、西、北,四都護。當可由東、南、西、北,四征牧守。”
“四征將軍。”劉備脫口而出。
“然也。”董太後言道:“諸征與偏裨雜號同,秩均二千石。今可擢升為重號將軍,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牧守四府。號加‘都護’。”
劉備心領神會:“如漠北都護府,便稱‘都護漠北征北將軍’。”
“正是。”竇太皇欣然點頭:“四征將軍,受(輔漢)大將軍節製。如此,蠻夷攝於王上虎威,必不敢擅起二心。邊郡得長治久安,不出三代,當歸於王化。”
“太皇明見。”劉備心生慨歎。論遠見卓識,竇太皇巾幗不讓須眉。
“王上位高權重,又恪守臣節,知曉進退。所謂‘舍我其誰’,又謂‘當仁不讓’。焉能忌落入口食,而因噎廢食。”竇太皇字字珠璣:“薊王若真有意大位,何必舍近求遠。”
“臣,無言以對。”劉備心生暖意。常聞高處不勝寒,得竇太皇如此體恤,當無顧盼之憂。
心念至此,劉備又進忠言:“如太皇所言,陛下年幼,朝堂暗弱。先有鞠城兵亂,又見二宮兵災。宗室公卿,多有損傷。宜當鼎力而為,切莫舊創未愈,又添新傷。乃至血流不止,回天乏術。”
“王上之意,朕已儘知。”竇太皇心領神會:“然‘杜漸防萌’,需作萬全準備。若二虎相爭,當可自保。”
原來如此。劉備言道:“若為自保。臣,實無異議。”
“先前,若非右丞攔路,朕已攜陛下,遠赴漠北。”無外人在場,竇太皇言道:“本以為,廢帝詔書已下,皇長子又一同遠去。唯剩皇次子繼位,朝中各派,自無需再爭。有薊王輔政,何人為帝,彆無不同。如此,亦不負先前與董太皇之誓。”
“臣,亦有所聞。”竇太皇所言,乃是廢帝鞠城兵亂當夜,竇太皇欲趁亂離京。不料被賈詡單人輕車,攔於城門。
“豈料太後,竟設奇謀。”竇太皇言道:“想來,即便如願,皇次子亦難坐穩大位。”言下之意,即便當夜遠遁漠北,由皇次子繼位。何後“天降流火,麒麟送子”,得麟子阿鬥,自當覬覦皇位,千方百計,廢立新帝。如此,荼毒更烈。須知,當今少帝,乃何後所生。與麟子阿鬥,一母同胞。若換作王美人貴子繼位,何後焉肯善罷甘休。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終歸要扶親子繼位。那時,必定與董太皇並董氏外戚,勢如水火。不可調和。
論時局,反不如今日這般和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