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欲亂天下乎?”劉備語透殺氣。
“主公明見。”四大謀主,齊齊下拜。大殿之內,一時落針可聞。
雖深知薊王秉性。賈詡仍諫言道:“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後王莽篡漢,有光武中興。黃巾亂後,百廢待興。然朝堂積弱,明爭暗奪。大廈將傾,社稷無存。主公當拯其將墜,(重)造我區夏(諸夏)。”
“諸君之意,孤已儘知。”劉備言道:“荀子論之曰:‘國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緣也’。”
環視群臣,劉備又言道:“‘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薊國威信天下,大漢一藩。宜當激流勇進,更進一步。豈能倒行逆施,自甘墮落。”
薊王言下之意,立國有三:上上義立、中上信立、下下權謀。如今薊國正處於中上信立之階段。形勢一片大好。自當善加維係。豈能舍本逐末,去走下下權謀之途。
“主公聖明。”賈詡等人,亦不意外。
“張儉確是棘手。”劉備言道:“有道是‘請神易,送神難’。衣帶詔之事,尚未公之於眾。張儉重名,蜚聲海內。黨人凋零,碩果僅存,尤顯張儉持重。若強行驅離朝堂,必為天下所詬病。”
簡言之。張儉這尊琉璃大神,易爆易碎,小心輕放。若無萬全之策,切勿擅動。
“孤,且修書一封,傳語林慮山。”劉備當機立斷。“解鈴還須係鈴人”。張儉既是甯姐姐說來,必也能被甯姐姐喚回。
“主公,姑且一試。”賈詡並無把握。
然不知何故。劉備總有一絲憂慮,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常聞“儘人事,聽天命;順其自然”。
萬般皆好。有王莽前車之鑒,切莫劇情殺。
西郭平樂館。少府張儉,置酒高會,大宴高朋。
左中郎將呂布,攜守丞劉平與會。
“見過左中郎將。”階下儒生,彬彬有禮:“見過守丞。”
“你我素未謀麵,何以識得?”劉平奇道。
“守丞往來禁中,理薊王家事。洛陽誰人不知,何人不曉。”儒生再拜:“得守丞駕臨,館中上下,與有榮焉。”
“不敢。”劉平麵露喜色,禮數周全。
便有太學生,引二人登台入館。
太學生素敬黨人。常為喉舌,亦為擁躉。後世所謂“學生運動”,或便始於此。尤其輿論導向,再加我朝,道聽途說,風聞奏事。路遇太學生,便是皇親國戚,亦禮上三分。
尤其時至今日。名望之重,遠非先前可比。清平盛世,醉生夢死。末世苟活,錙銖必較,分毫必爭。
果不其然。見劉平到場。便是諸如後將軍董卓等,二千石高官,亦紛紛近前相見。
“不知守丞駕到,幸會、幸會!”董卓滿臉橫肉,無風自動。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