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 萬死不避(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87 字 10個月前

() “孟子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張儉環視眾人:“今漢氣數已儘,能三興漢室者,必是薊王無疑。焉能坐視關東大亂,宗王乘亂而起,荼毒天下。”

與會眾人,略作思量。整個《衣帶詔》的來龍去脈,便十分清楚了。

竇太皇早已絕嗣。誰人為帝,對其而言,並無不同,亦無不可。

換言之,即便薊王受禪,登臨大位。竇太皇亦足可保一世富貴榮華,頤養天年。且鏟除何董二戚,扶植黨人入朝。於朝於己,皆有大利。故與薊王,不謀而合。

於是,竇太皇出《衣帶詔》,命黨魁張儉,並後將軍董卓,聯絡群雄,共謀大事。

薊王則於背後,暗中支持。

先滅何董二戚,待黨人執掌朝堂,續兩漢削藩國策。少則三五載,多則十餘載。不出二十載,天下大定,四海升平。薊王攜開立四大都護府之威,待天時、地利、人和,皆成大勢所趨。由三公上表,請少帝禪位於薊王。改朝換代,三興炎漢。

即便,薊王無意大位。文武百官,假以時日,必會廢立新君。扶何後所生麒麟子,登基為帝。隻因麟子阿鬥,種出薊王。那時,錦繡江山,依舊為薊王(家)所有。

至於何後,若明事理,知進退。與竇太皇安居深宮,一並頤養天年。若仍不知足,三尺白綾,一瓶鴆毒,送其上路。對外便說,憂懼而亡。僅此而已。

若薊王憐惜。告廟列祖列宗。葬入函園,亦成一段佳話。

“嘶……”心念至此,曹操不由暗吸一口涼氣。竟不由得冷汗淋漓。

薊王隱藏之深,始料未及也。

有黨魁作保。《衣帶詔》必出竇太後並薊王之手。如此,全無後顧之憂。舍內眾人,隻需依令行事。待事成,論功行賞,從此飛黃騰達,榮華富貴享之不儘。

果然,富貴險中求。

“何時動手。”袁術已迫不及待。

“袁府君無需心急。不出半月,自有分曉。”張儉言之鑿鑿。

與會眾人,焉能不信。

臨行前,張儉又叮囑,定要嚴把口風,切莫走漏消息。眾人紛紛應諾,各自散去不提。

出平樂觀,袁紹約曹操同車入金水湯館小酌。

“如何?”見曹操一路興致寥寥,袁紹隨口問道。

“何事如何?”曹操反問。

“孟德何其健忘。”袁紹反笑。

曹操這便醒悟。遂言道:“實不相瞞,此事若出你我之謀,必不意外。然玄德磊落,如何能暗行權謀之術。隱藏之深,所求之大。著實讓人,始料未及。”

“且不看黨魁又如何?”袁紹一聲輕笑:“萬裡江山之利大,誰人又能不動心。玄德自幼家貧,十裡少年。能有今日之大富貴,背後艱辛,不足為外人道哉。

然,千裡封國,看似廣袤,富庶無邊。雖,貴為王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推恩令下,卻終歸不穩。唯有穩坐萬裡江山,再無掣肘,方能將偌大家業,傳於後世子子孫孫。”

曹操一聲長歎:“本初,言之有理。我若是薊王,又豈能坐視千裡國土,千萬國民,死後被人肆意宰割,支離而破碎。”

“此,亦是玄德,不得已而為之。”袁紹一語中的。

曹操無言以對。道理都通,亦是人情。然曹操依舊,半信半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