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獸,古而有之。張衡《·西京賦》:“總會仙倡,戲豹舞羆。”便是描繪馴獸表演。因馴馬首當其衝,故後世稱“馬戲”。
《淮南子》言:“馬先馴而後求良。”《漢書·武帝紀》亦有:“南越獻馴象。”
戰馬既是馴馬中良者。戰象自是馴象中優良者。換言之,除去五百餘頭戰象,占人亦馴養大象,充作馱獸。道路不良,乃是主因。許多邑落,被山川叢林所隔。跋山涉水,唯大象通行無礙。騾馬皆不可勝任。尤其涉水,大象身高優勢明顯。
如此說來,大象之於占人,正如牛馬之於胡人。乃生活所必須。亦是最重要的財富象征。
論占人富有,曆代林邑王,家底深厚,首屈一指。豢養象群大小百餘。計三千餘頭。民間私養,怕不下數萬頭之巨。不比林邑王財大氣粗。民間私養,戶戶一頭足矣。大象體積巨大,食量驚人。一般人家,根本無力多養。
換言之,隻需統計出馴象數量,便可大致得出占人戶數。
類比薊國西林邑。薊王欲擇址,圈建“象苑”。招募占人編戶,馴養大象。
境內金山。薊王亦效仿東淩、西沃二邑,興建礦邑。
水衡都尉府麾下,上林、均輸、禦羞、禁圃、輯濯、鐘官、技巧、六廄、辯銅,“九官令丞”;衡官、水司空、都水、農倉等,“七官長丞”。正當大用。
如此想來,上表重開水衡都尉,又納入輔漢幕府,真乃神來之筆。
事不宜遲。薊王遂六百裡傳書,命水衡都尉彙同海市,南下象林。處理諸多事宜。
林邑浦、典衝城,皆為象林縣所有。薊王不可私占。修造畢,宜當交還。累日來,匠人巡弋林邑沿海,終覓得良港。
此灣,位於象林縣南部海岸。四周群山環繞,港灣深入內陸四十裡,寬十五裡。由二半島上下合抱成葫蘆形內外二灣。
外灣水深十丈,內灣水深七丈。此灣,占人語意為“淡水泊”。薊王福靈心至,遂音譯為“金蘭灣”。
如何建造,因地製宜。薊國營城術,冠蓋宇內。將作寺已著手設計。待林邑浦重修畢,便全力督造此港。乃為江表第九港。
取名:象林港。
占人又稱“林邑蠻”。“象林海中有小洲,生‘柔金’。自此南行三十裡,有西屬(屠)國,人自稱漢子孫”。其人又稱“西屠夷”。“蓋(馬)援返,留不去者才十戶。隋末滋衍至三百(戶),皆姓馬,俗以其寓,故號馬流。”馬流人,相傳為馬援南征所率將士之後代。
知薊王光複舊土。馬流人,率先遣使來賀。
不料竟有漢裔。
劉備以禮相待,又廣賜錢物。族中長者通曉風俗民情,見薊王甚愛象兵,這便進言道:“徼外葉調國(爪哇島),產‘矮象’。雖不比林邑象高壯,亦足高一丈。單人騎乘,往來奔突,可比戰馬。”
“哦?”薊王頓時意動。
葉調國,乃大漢附庸。永建六年十二月,“日南徼外葉調國、撣國遣使貢獻”。葉調國人,來漢定居者,亦皆以“葉”為姓,傳名竹帛。
若知薊王求矮象。必欣然允之。
事不宜遲,這便遣使葉調國,求購矮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