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又問:扶南又何在?
盧司空答曰: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灣中,去日南可七千裡,在林邑西南三千餘裡。城去海五百裡。有大江廣十裡,西北流,東入於海。其國輪廣三千餘裡,土地洿下而平博,氣候風俗大較與林邑同。出金、銀、銅、錫、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鸚鵡。
少帝粗略一算:莫非,今薊王遠在萬裡之外?
盧司空再答:然也。
少帝心安之餘,又生慨歎:果然大漢一藩。
殊不知萬裡之外,一月往返。薊國潛輪帆船,一日千裡。若乘風破浪,倍加迅捷。
此便是封建時代,水運無可比擬之巨大優勢。
更加上周遭島國,文明程度幾近蠻荒。文明代差明顯。試想,八九丈的“走舸”,皆號稱“扶南大舶”。嚇得頓遜,俯首稱臣,不敢與敵。可想而知,薊國橫海艦隊,千帆競渡,驕陽之下,如火雲壓城(帆上徽印)。是何等之壯觀。頓遜國人,敬畏如天神。可想而知。
薊王威天下,從不以兵革之利。
繞行海崎一周,皆是祥和之音。
《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疏曰:“東有九夷:一玄菟、二樂浪、三高驪、四滿飾、五鳧更、六索家、七東屠、八倭人、九天鄙。”《後漢書·東夷傳》又雲:“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劉備竊以為。玄夷,便是指林邑蠻、扶南、頓遜等國。
換言之。在大漢的世界觀中,五彩斑斕,皆是夷。再深思,漢人眼中,文明從來與膚色無關。無論黑白與否,未曾開化,皆屬蠻夷。
薊王之所作所為,便是薪儘火傳,向化蠻夷。
周遭島嶼,屬於化外野民。任憑薊王取之。薊國青壯,無需渡海來投。就地招募島夷,稍加馴化,便可開鑿海渠。頓遜國人,語言風俗與野人相近。可先行招募為工,待得心應手,再傳授島夷不遲。如此循序漸進,多則二三載,少則一年半載。海渠自成。
且薊王已傳命。
東西二港,同時開建。海渠亦相對開鑿。
如此當可節省一半時間。
具體施工,由水衡都尉府衡官長,南陽工師王遷,全權負責。
不出十日,海市售賣一空,市商大肆采買海外名產,待運回國中販賣。
初冬興兵南下,北國已入寒冬。大河冰凍,渤海冰封。若要回航,需待春暖花開。即來則安,薊王再傳王命。海市全力搜集深膚亞馬遜消息。
不出數日,海市令登船來報:有安息海商,曾販亞馬遜東來。不等抵達頓遜,突遭風暴。海船觸礁沉沒。滿船奴隸,皆不知所蹤。
又傳,稍後周遭荒島,常見煙柱衝天。往來商船,雖多有所見,卻不敢登岸。
劉備大喜,取海圖示之:“船沉何處!”
海市令躬身上前,並指一點:“便是此處。”
劉備看得真切。正是後世安達曼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