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悄看蔡少師。
“喜賀詩就酒,隔壺手自溫。”
“上賓思下句,急煞後來人。”
論承上啟下,非蔡師女莫屬。
年二十造王陵。年三十造大舡。待諸子長成,人各一支遠征艦隊。開拓荒洲,向化諸夷。聚土封王,薪儘火傳。
朝會後,新一期《朝聞日報》,遂將少府選立女博士,公之於眾。本以為,一國之政,影響有限,豈料日報一出,天下才女聞風而動,皆北上應試。其中不乏“博學有才,妙於音律”者。
薊王得聞,頗多訝異。
正如少時,樓桑宗親,合舉族之力,不過代代甄選四子入學。足見寒門,修習之難。男子尚且如此,況女子乎?
故非世家大族之掌上明珠,不得學也。
換言之,必是富貴人家女,方可習寫學文。且能學有所成,必出名門。
薊國無名門。新興爵民,比起傳承四百年,與漢共休的世家大族,還遜一籌。畢竟薊王起於微末。滿打滿算,不過二十載。四百年,有幾多二十載。
問過方知。
日報所言,被人曲解。誤以為,如同擇選采女。薊王麒麟天降,應運而生。庸脂俗粉,難入法眼。故擇才女入宮。薊宮之“才女”,便是漢宮之“采女”也。
應劭《風俗通》:“六宮采女凡數千人,天子遣掖庭丞相率於鄉中閱視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長壯皎潔有法相者,因載入宮,謂之采女也。”
又《後漢書·皇後紀序》:“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並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
凡入選才女,皆授六百石沉月博士。其中佼佼者,出仕南宮少府,為秩一千石披香博士。萬中之一者,收入薊王後宮,拜為二千石瑞麟博士。
話說,王爵妻妾不過四十。
於是薊王巧立名目,另辟蹊徑。名擇才女,實則選妃也。
參考《薊法》。一人入宮,全家得道。
君不見諸夏女仙,亦爭相入宮。伴駕左右,承歡榻上。西王母更憑季季歲俸,重建西王母國!
其利之大,何必多言。
俗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國中爵民,紛紛舉適齡女子應試。乃至寶馬香車,列隊而至。大家閨秀,齊聚王都。
悉知一切。饒是早有準備,薊王亦不由瞠目。
累日來,神采飛揚,眉飛色舞之中書令趙娥勸諫道:主公並無此意,何懼人言。再者說來,若真有才學,納入後宮,亦增光添彩,添枝增葉。
好一個“添枝增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