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國爵民,已取代豪門大姓,為國之基石。
國中大儒,先前還憂心,千裡國土,不夠分割。自薊王立江表十港,辟海外荒洲。憂思漸止。待萬舟並發,救回帝鄉百萬民。將薊國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前,先放之於大漢十三州。幾成天下共識。
尤其幽、冀、並、涼,四州,漸與薊國趨同。眾皆以為,河北之地,當先於十三州。
此乃大勢所趨。謂“天命不可違”。
合肥侯割據江左之心,人儘皆知。若再失河北,今漢當真氣數已儘。
“營中可有軍情。”馬超問道。
“四海升平,何來軍情。”張郃笑道。
“既如此,為何演武場並白湖(水軍)大營,操練聲不絕於耳。”朱桓又問。
“王傅治軍,向來如此。”張郃又答。
“聞洛陽又出權臣,欲挾天子以令諸侯。卻不知,國中作何解?”馬超問道。
“董卓必死於非命。”眾兄弟當麵,張郃亦無須顧忌:“那時,主公上洛勤王,還是另立新君,尚未可知。”
“王上於易縣立溫泉宮。安置甘夫人並麟子。聞,亦有人上疏,改易縣為易京。若易京立帝,據河北半幅漢土,當易如反掌。”潘璋忽道。
“何以知之?”張郃反問。
“乃聽阿父宴上所言。”潘璋父潘鴻,為橫海左校。與右校朱蓋,並呂衝、魏襲二繡衣尉,皆為薊國宿將。追隨薊王多年。會賓客大宴,此言既出,必有所指。
潘璋又道:“門下司馬祭酒,今為萬石國老。為與之相配,王上擢升門下署,五繡衣尉,秩比二千石。家宴時,呂、魏二位叔父,皆在。”
“呂、魏二尉,執掌順陽衛多年。論忠君護國,無出其右。”張郃言道:“卻不知,擢升繡衣吏,是否與此相關。”
“十有八九。”潘璋言道:“繡衣吏,監察百官,拱衛王都。出則直指,聞風奏事。王上此舉,必與另立帝都相關。”
眾皆心領神會。正因要在王都之外,另立帝都。故薊王擴充繡衣吏。拱衛帝都。
朱桓卻道:“若洛陽生變,王上上洛勤王。另立新帝於洛陽,命繡衣吏拱衛,亦未可知。”
“有理。”馬超言道:“天將變矣。今漢國祚將儘。正是我輩,風起雲湧時。”
張郃笑問:“孟起欲乘風乎?”
“隻恨年歲不足。”馬超言道。
“無妨。”張郃勸道:“逐鹿天下,非一日之功。諸位賢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