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非沽名之輩,為何如此行事。”豪商略作思量,這便醒悟:“乃為示好關東士族。”太學生,多出關東。王允善待讀書人,便有示好關東名門之意。
心念至此,豪商遂加快腳步,趕往南郭罼圭苑。
魚梁台上。
王允正襟危坐,表情肅然。便是殿中歌舞升平,百僚亦無心觀賞。史書言王允:“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果不其然。
不其侯伏完,今為太仆。見一潭死水,鴉雀無聲,遂捧杯相敬:“太師,似有心意未決。”
王允舉杯同飲。落杯後答曰:“如君侯所見,八關不穩,軍心不安。十萬大軍,何去何從,尚無定論。遲恐生變。”
“車騎將軍所言,不無道理。”伏完斟酌言道。
“呂車騎,深知西州武人,故有此言。然我所慮,乃關東群雄,並壽春廢帝。”王允實言相告。
伏完心領神會:“先前,董卓將麾下兵士,分置東西。關東西守,關西東守。故能無事相安。今太師欲取關東將校而代之。恐激關西將校兵變。”
“故戒急用緩,徐徐圖之。”王允言道。
“如此,恐事得其反。”出言之人,正是少府張儉。
“張公有何高見。”王允請教。
“老朽竊以為,宜當速決。八關鎖固,分布四野。彼此尚未及勾連。隻需攜一道詔命,各關即刻土崩瓦解。如車騎將軍所言,罪首惡,赦從眾。再行犒賞三軍。則軍心可用。兵亂自解。”
“不可。”王允答曰:“董賊將亡,軍心浮動。若此時入營,恐激兵變。”
張儉言道:“蝮蛇螫手,壯士解腕。當殺一警百,以全大局。”
見王允沉思不語。不其侯伏完言道:“八關鎖固,易守難攻。萬一賊將據險自守,久攻不下。反被關東所輕。”
聞此言,王允輕輕頷首:“茲事體大,容後再議。”
不料張儉一聲長歎:“太師誅賊何其雷厲果決。今何以猶豫不決。”
王允深看張儉一眼,未置一語。起身自去。
群僚急忙躬身相送。
待起身,不其侯伏完,急忙離席相勸:“少府慎言。”
“君侯何故?”張儉佯裝不解。
“少府乃天下黨人之首。先前與董賊頗多往來。太師念及少府重名,故不忍相害。”不其侯伏完,實言相告:“今論國事,毋論私交。何以言太師之功過得失?”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張儉笑問:“莫非太師除外?”
“這……”不其侯伏完,頓時無語。然畢竟容人雅量,又勸道:“少府切記,隻論國事,毋論其它。”
“老朽深謝。”張儉肅容下拜。然眼中深意,一時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