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洛陽急報,黨魁張儉因言獲罪,被押廷尉詔獄。
其二,中書令趙娥來報,董太皇親臨披香殿,欲將貲庫內畢生積蓄,轉為董重所用。
“此二事,必有關聯。”士貴人,一語中的。
“董重與張儉,雖有往來。然卻不足以令董太皇,傾家相救。”河間姹女,惜財如命。薊王手握《子錢集簿》,焉能不知。
“莫非,董重千裡求援,非為救張儉,而另有他用。”馬貴人心領神會。
“可有閣下密報。”薊王遂問。
“有。”便有女史將南閣密報,呈遞給宋貴人。
“日前,董重親赴上林苑,與衛將軍等,帳中密會。言及‘悉誅涼州人’之事。”
“董重所求巨資,必為籠絡涼州都尉。”薊王言道。
“夫君明見。”安貴人亦道:“然,據妾所知。董重素無主見,必有高人指點。”
二事相連,薊王疑道:“莫非乃張儉暗授機宜。”
宋貴人又讀南閣密報:“董重亦曾赴張儉平樂會。”
“張儉乃黨人之首。無辜下獄,黨人又當如何?”薊王問道。
“正多方營救。”士貴人答曰。
“聞張儉自折節入朝,多有徒眾,求列門牆。然唯收一徒,名喚景顧。”薊王對黨魁之事,知之甚祥。
“正是‘漏奪附黨’,時侍禦史蜀郡景毅子。”士貴人答曰。
“此子何所為?”薊王又問。
“並無記錄。”宋貴人遍翻密報,皆未曾言及此人。換言之,此子並無異動。
“恩師下獄,唯一弟子,卻穩坐不動。”薊王歎道:“其中必暗藏隱秘。”
“夫君之意,張儉下獄,乃有意為之。”士貴人已醒悟。
“黨魁自求死也。”薊王一語中的。
林慮山,正陽亭,草廬。
二老匆匆而來:“黨魁求死矣!”
甯姐姐取書細觀,不由一聲長歎:“先前,若非我出手相救,黨魁已懸梁自儘。今,天下殘局,勝負將分。黨魁生而無望,以死明誌。”
四目相對,董班、郭亮齊聲道:“黨魁雖了無生念,然我等卻不可不救。”
“如何相救?”甯姐姐言道:“不出所料,黨魁必身攜鴆毒。見麵即死矣。”
“這可如何是好。”二老悲痛,何必多言。
甯姐姐素有遠見:“黨魁望門投止,牽連甚廣。今含冤赴死,天下憐惜,清名可洗。天下黨人,因而得以善待。此乃,黨魁所樂見。”
聞此言,二老涕泗橫流。
伏地慟哭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