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泰手書敕令,授予高堂隆,千石之俸。
知其博學多聞,善占天象,薊王遂拜為長安門學,博士祭酒。
鄭泰代王徵辟,先前多有耳聞。不料今日成真。百官心中慨歎,皆窺門下側席。
鄭泰麵色如常,正襟危坐。
君臣相知,必成佳話。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先前門下五吏,不過六百石官。因門下祭酒司馬徽,拜為萬石國老,而水漲船高。今門下五吏皆高居二千石。饒是如此,大小朝會,亦謙居側席。忠心俸主,可見一斑。
少時薊王,一金知人心。
好友耿雍,頓足言貴。
然薊王卻,笑稱便宜。
稍後得證,人心尚古。耿雍慨歎:劉備善識人,我不及也。
請注意。耿雍並非慨歎,世道人心;而稱,薊王識人。言下之意,世道還是這個世道,人心亦是此等人心。唯我薊王,可辨世道人心。擇儘忠良,聚攏英傑。主臣一心,上下勠力,遂成今日上邦氣象。
待凝聚民意,淬煉國風。上邦風貌,約定俗成。於是“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再有“南橘北枳”。投,王之所好,民心所向。清明吏治,蔚然成風。
此,才是一金知人心之真諦(注)。
甄城,衛將軍兼領兗州牧,曹操府。
“闕宣授首,泰山皆平。”得討寇校尉樂進捷報,曹操大喜:“待大軍歸還,足可自保。”
“既如此,明公宜將大人(老父),早日接回。料想,陶使君,斷不會阻攔。”陳宮進言。
“公台所言,與我相合。”曹操笑道:“霸王曾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今為州牧,位列公卿。老父豈能客居彆處。”
群僚撫掌而笑。皆心有戚戚。
九江,壽春。
“(淮水)又東北,至九江壽春縣西,沘水、泄水合北注之。又東,潁水從西北來流注之”。“淮水又東,右合沘口。又東逕中陽亭北,為中陽渡,水流淺磧,可以厲也。淮水又東流與潁口會。東南逕倉陵北,又東北流逕壽春縣故城西,縣即楚考烈王自陳徙此”。
“秦始皇立九江郡,治此。兼得廬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漢高帝四年為淮南國,孝武元狩六年複為九江焉”。
孫破虜引軍還,入宮覲見。
“臣,孫堅,叩見陛下。”
“孫破虜免禮。賜座。”此時合肥侯尚不知傳國玉璽之事。
“謝陛下。”
“左右車騎,屯兵成皋,以觀時局。孫破虜何以早歸。”合肥侯和顏相問。
“臣奉命攻荊州,故而早回。”孫堅答曰。
“何不順下江左。”合肥侯必有此問。
孫堅遂將前因後果,娓娓道來。
“原來如此。”合肥侯這便醒悟,跟著話鋒一轉:“曹輕車之事,孫破虜以為如何?”
“曹孟德出身黃門,素不與我等同心。”孫堅早有準備。
見孫堅表情,不似作假。合肥侯稍得心安:“董侯乃賊臣所立。論正朔,尚不及弘農王。如何與朕相比。”
“陛下明見。”孫堅順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