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以道禦術(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731 字 8個月前

“許子遠自奉我主,恪儘職守,萬無一失。與先前判若鴻溝,是為‘南橘北枳’也。”儒宗言道:“既能公私分明,何患之有?”

“學生,受教。”徐乾幡然醒悟。

儒宗循循善誘:“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然何為‘道’?公道也。管子曰:‘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然則喜賞惡罰之人,離公道而行私術矣。’”

“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乃‘私術’,而非‘公道’。”徐乾拜服。儒宗之意,“官治”亦或是“吏治”,當以“公道”為準繩,而非繩之以“私術”。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以道禦術也。”儒宗言儘於此。

二人拜服。

之所以有此疑慮。隻因未分道與術,不辨公與私。

公道如何量化?

王法。

薊王宮,靈輝殿。

累日來,薊王專開朝會,處理十縣並入事宜。

左國令黃承彥,持芴先奏:“將作寺上報,無慮縣東北,大遼水畔,另有大澤,廣袤萬裡,不下雍奴藪。”

“竟有此事。”薊王大喜。徑三百餘裡之大澤,毗鄰大遼水,若能圩田,其利之大,可想而知。

“此澤何名?”

“亦稱遼澤。”

薊王這便醒悟:“凡境內澤藪,皆喚此名。”

“主公明見。”

薊王這便定計:“可稱大遼澤。”

“喏。”稍後,隻需命人於圖上標注即可。

“此澤何處所有。”薊王又問。

“當屬前遼東屬國。”

“如此甚好。”薊王言道:“烏桓初改農牧,不習稻作。兩處澤藪,需國中青壯、健婦,客庸。奮威校尉韓當,駐守扶黎,恐難兼顧。宜當再遣一校佐之。”

“揚武校尉高覽,可佐之。”王傅黃忠,持芴進言。

“可也。”薊王言道:“海岸闊長,當興船運之利。”

“唐就水至徒河入海。”左國令黃承彥進言道:“河口處可立港津,以輸徒河。”

“此港,可名唐就港。”

“白狼水又東北,徑昌黎城西,東流,分為二水,右水名渝,即‘醫無慮山之水’也,東南逕一故城東,俗曰女羅城,又南逕營丘城西,東南入海。白狼水,又東南過房縣西,注於遼水。又東過安市縣西南,於遼口入海。”黃承彥將各縣水網,娓娓道來。

薊王心領神會:“當建渝口津、通遼港、昌黎港、房港、險瀆港。沿岸舊城,悉數重築。安置徙民。”

“喏。”

如前所說,要富餘,先通渠。

在軌路無法大規模普及的時下。水運必為首選。

無慮山東麓,大遼水西岸。一上一下,兩處大澤。下徑二百裡,上徑三百裡。循雍奴、文安先例,足可各築新城數十。再分十縣。

東境地利之豐膏,始料未及。

沼澤之外,皆是優良草場。遍植苜蓿,建馬邑、牛牢、羊圈。不出數載,東境大治。

具體事宜,無需薊王操心。王治吏,吏治民。治大國如烹小鮮。國主萬勿輕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