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大利於朝,董某自不吝嗇。奈何,積銅乃出永樂。唯六百裡上報,請太皇定奪。”董重答曰。
“理應如此。”曹操已有所料。二人閒談片刻,曹操起身告辭。
董重送出門外。
如董重所想。曹操此來,乃不其侯伏完,暗中授意。伏完今為太仆,為王允所倚重。說是心腹死黨,亦不為過。薊王十億獻費雖多。然自遷都以來,花錢如流水。尤其大肆營造宮殿府第,增擴城池,置辦禁中用度。天下三分,各有其主。州郡稅賦,多歸州郡所用。便如陶謙、劉表,遣使奉獻,不過杯水車薪。唯有獻費,直輸中署。州郡不得截留,更無從挪作他用。
人歲六十三錢,以國中人口為準。黃巾亂後,徙民歸鄉,流民北上,四裔內附。時天下十三州,約莫三千萬眾。單薊王一家,便足有千五百萬口。餘下諸國,滿打滿算,遠不足千萬。
獻費,薊王一家獨大,無有其右者。
如此說來。朝廷開銷,乃係薊王一家。
薊王年年遣使上計,從未缺席。正因恪守臣節,故被天下所敬。
嗚呼哀哉,無關痛癢。真金白銀,豈能有假。
洛陽早有流言。永樂積銅,除董太皇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更暗使洛陽子錢家,貰貸封君列候,以錢生錢,謀奪巨利。
一言蔽之,永樂積銅,皆是不義之財。既來之不義,我等取之安心。
奈何董重懷揣巨資,卻未窺破時局。
誠然,其稱病不朝,閉門謝客。於外人看來,乃學薑太公穩坐釣魚台,但求願者上鉤矣。
眼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得已。王允命伏完,傳語曹孟德。才有今日登門。
待送走曹孟德。董重信步回府。終得安枕。
知曹孟德無功而返,王允不置可否。
太仆伏完試言道:“賣官可乎?”
“不可。”尚書令桓典斷然搖頭。
“未嘗不可。”王允語出驚人。
“請太師明示。”若非深知王允秉性,桓典豈有此問。早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叔侄逆亂,人心思變。”王允環視群僚:“天下宗王,秣馬厲兵,久必成亂。當遣傅相治國。宗王諸侯,得其食租便可。”
“此計凶險。”王允反客為主之計,恒典焉能不知:“若天下諸侯,群起來攻,我等俱危矣。”
“薊王在北,何人言反。”王允老謀深算。
“狐虎之威!”不其侯伏完脫口而出:“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話已至此,桓典焉能不知:“今薊王轄地萬裡,披甲百萬,宗王畏薊王之甲兵,猶百獸之畏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