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計。”袁術環視帳中將校:“何人願立此功。”
“某願往橫江津。”正是前軍校尉橋蕤。
“某願取當利口。”乃出右軍校尉張勳。
橋蕤、張勳,乃袁術麾下宿將。雖不比紀靈,卻皆可獨當一麵。
袁術又命後軍校尉李豐、左軍校尉梁綱佐之。各領一千兵馬,襲取橫江津、當利口。偏將軍紀靈攜中軍校尉樂就,守備牛渚。負責督造事宜。
待四將出營,渡江西去。袁術心中擔憂,而麵色如常。話說,壽春一戰,損兵折將。更加趁夜出逃,守軍一哄而散。待過江,以不足三千之眾。今牛渚營中三千降卒,尚未歸心,不足一用。唯剩一千兵馬,由紀靈統帥。稍有不慎,營嘯作亂。輕則毀營,重則滅軍。不可不防。
自南陽起兵,到壽春戰敗。狼狽至此,袁術始料未及。
橫江津、當利口,皆在曆陽境內,與牛渚磯隔江相對。
背後來船,輸送糧草輜重。二營守衛如何見疑。引入大帳,趁交割文書,進身之機。橋蕤、張勳驟然發難,一舉擒下守將。迫開砦門。李豐、梁綱,並雷薄、陳蘭,遂引兵殺到,棄舟登岸,攻入大營。
見大勢已去。樊能、於麋、張英,遂命麾下棄刀投降。歸順袁術。
袁術連據大江兩岸三營。兵卒破萬,重拾舊貌。稍後引樊能、於麋、張英三將,入石城。麵見合肥侯。
覲見天子,三將受寵若驚。再會大將軍袁紹,並關東群雄,樊能、於麋、張英不由心折。既奉天子,自當彆無二心。
諸將合兵一處。
合肥侯問計群臣。
薛禮駐秣陵,笮融駐丹陽。“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強攻不易。李術三千兵馬守蕪湖,三城之中,防守最弱。
“聞李術乃汝南人氏。大將軍知否?”合肥侯居高下問。
“似聞其名。”袁紹並不熟絡。
“既如此,說降可乎?”合肥侯必有此意。
“待臣一試便知。”袁紹答曰。
“甚好。”能不戰而降,得
蕪湖,春秋時名鳩茲,屬吳國。因湖沼草叢,鳩鳥雲集,而得名鳩茲,又稱“勾茲”、“皋茲”、“祝茲”等。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滅吳,轉屬越國,顯王十四年,楚滅越,又屬楚。秦分天下三十六郡,再屬鄣郡,仍名鳩茲。武帝元封二年,改鄣郡為丹陽,領十七縣,因附近有一長湖,“蓄水不深而生蕪藻”,故得名蕪湖。蕪湖縣名始於此。
今漢襲之。
蕪湖據中江(水陽江)南岸。西連長江,東通震澤(太湖),為東西水路要衝。今漢繁華初顯。至南唐即“樓台森列,煙火萬家”,宋時興商建市,“十裡長街、百貨鹹集、市聲若潮”,明代開埠蕪湖港,清為米業巨市,為“四大米市”之首。
時下乃大河文明之頂峰,江東尚未及開墾。
待薊王,可定中原。後世“諺曰‘湖廣熟,天下足’,言土地廣沃,而長江轉輸便易,非他省比”之盛貌,當提前千年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