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此評,先生血濺矣。”袁術長笑收刀。奸雄之評語,足令袁術揚名。
稍後,偏將軍紀靈攜先鋒入城。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彙聚壽春。見大局已定,為便宜行事,袁術自領揚州牧。傳令九江、廬江二郡歸服。見大勢已去。劉繇所辟官吏,望風解印去。先前如鳥獸散,袁氏門生故吏,又紛紛來投。不出半月,重拾先前氣象。
麾下將校,領兵四出。或入淮泗,或行長江。沿線城池,望風而降。便有固守不降者,先圍而不攻。待劉繇押解城下,親自勸降。便是忠臣良將,亦無可奈何。
軍心渙散,士氣崩盤。堂堂一州之牧,皆不戰而降。何況我等臣屬乎?
一月之中。揚州江北二郡,悉歸袁術所有。
上表報捷。
畢竟自家外戚。合肥侯亦成人之美。拜袁術為揚州牧,主簿閻象,領淮南尹。長史楊弘為九江太守、彆駕韓胤為廬江太守,帳下橋蕤、張勳、樂就、李豐、梁綱諸校,皆有封賞。皆大歡喜。
袁術勵精圖治。於壽春芍陂、合肥巢湖,分立水軍大營,收攏船隻,招募江淮健兒,操練水軍。已備攻城拔寨。
另有名士許劭,拜阜陵王相。領阜陵、浚遒、曆陽、東城、全椒,五縣。
合肥侯相胡毋班,位列八廚。卻不知何故,竟不隨合肥侯,同下江東。牧守合肥侯國,數年如一日。守土有功。袁術亦無從撤換。
為示感恩。袁術上表,析橐皋、濡須二縣,並割阜陵國浚遒,九江郡之成德,五縣為合肥王國。再析全椒為建陽、全椒二縣,增補阜陵五縣。
如此,九江南部郡境,為二王國共分。
袁術此舉,大有深意。今薊王總王權之極。王允雖狐虎之威,易相奪國。亦有取舍。三分天下,分屬江東之地,王允亦鞭長莫及。合肥並阜陵二國,扼守長江水路。有薊王虎踞在北,各方皆不敢輕易染指。群雄豈敢以下犯上,大逆無道乎。
如此,隻需假二漢室宗王,足可保南境無虞。
領會袁術此舉深意。饒是合肥侯,亦不禁慨歎。位列六雄之一,袁術斷不可小覷。
與先前劉表並劉繇,截斷長江上下水路,截然不同。背靠江東,麵陳淮泗諸國。更加大彆山區,“廬江蠻”,亦稱“九江蠻”,多年來,舉族北上。前後不下百萬之眾,遷入薊國安居。江淮之間,鮮有漢蠻爭端。民生安定,堪稱富足。
命橋蕤,守襄安。張勳,鎮曆陽。再命降將樊能、於麋東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重整水砦。待水軍練成,下擊廣陵。
前揚州牧劉繇,軟禁館舍。袁術以禮相待,並未刁難。至於後事,且觀時局若何。
袁術奇襲奪城,名揚天下。群雄逐鹿,再多一人。
或有人言,袁術不過二郡之地。麾下數萬兵馬,實力不值一提。何以位列群雄。隻因背靠東吳,貴為外戚。麵陳淮泗諸國,引為同盟。前後皆無憂。凡有難,必八方來援。如何能小覷。
壽春,車騎將軍府。
“江夏黃祖,廣陵趙昱,二郡當攻何處?”袁術意氣風發。
“荊州水軍甚盛,強攻不易。”主簿閻象進言:“廣陵趙昱,素有賢名。且新得二郡,民心初定,軍心未附。不宜急攻。”
“主簿所言極是,卑下等,附議。”長史楊弘、彆駕韓胤,領幕僚下拜。
居高俯瞰,文武分立,人才濟濟。袁術自鳴得意:“如此,暫且休兵。已備來日。”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