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郡,本戰國韓宣王置。因有河、洛、伊三川而得名。郡守稱“三川之守”。桓惠王時地入秦,治洛陽。漢高帝二年(前205年)改為河南郡。
今漢既無此郡名,薊王百無禁忌,當可一用。
大遼澤徑三百裡。遠至長城外,皆為泥沼。且南北略短,東西略長。徑百裡一縣,可細分九縣。九縣可為三郡。三川郡,當可分為,東川、中川、西川,三郡。此皆是後話。且看大遼澤,何時能儘其地利。
待薊王自大通郡,返回南港。稻收已儘尾聲。上計署粗計,均產竟達六石半!
二百二十萬頃民田,得入新穀七億一千五百萬石。二千萬畝官田,得入新穀一億三千萬石。共計:八億五千萬石。今季官倉得糧,高達一億五千四百萬石。
此數一出。吏民相慶,百官彈冠。
單憑官糧,便足可支應舉國所需。民間存糧,可想而知。
消息遍傳天下。叔侄三人,皆鬆一口氣。
薊王傳令百官,切莫鬆懈。需顆粒歸倉,務必克儘全功。
爵民田產更多。南港七條馳道,除居中王駕禦道。餘下六條,留出中央軌路,二側皆半幅通行,便於農人晾曬新穀。院中更遍地金黃。便是向陽大平座內,亦陳滿穀物。除去王城寸土寸金,少有曬場。爵民田多,亦是主因。
禦道極闊。可供七車並行。薊王傳令,留下三車道通行,餘下四車道,皆留民曬穀。
王命一出,滿城歡騰。
命禦者車夫,萬般小心,不可碾壓。百官車駕,列隊駛過。車中百官,皆與有榮焉。
儒宗遂於《朝聞日報》,遍問國中。
七車禦道,與臣之二,與民之四,王(上)取幾何?
多數答曰:七取一。
少數答曰:十取一。
見仁見智也。
立冬後,千裡稻作畢,顆粒歸倉。
網捕稻花魚,醃製禾鯉乾。翻耕稻茬,放水滋田。以待冰封千裡。禾鯉飽食稻花,肉嫩骨酥,唇齒留香。因能久存,故遠銷西域。烹製一鍋濃湯,鍋圈貼滿胡餅,風味尤佳。
若食鮮魚,薊國四百城港皆可。食客若是初來,還有好婦,代為將魚骨剔除。賓至如歸,便是孔夫子所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