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儒宗言之鑿鑿。國中大儒,這便各自安心。
就薊王而言。若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定鼎江山,登基為帝。便泛舟四海,另遷王都。何必一國二日。徒惹紛爭。
更加,輔漢幕府兼督四州。河北大地,一日千裡。漠北、西域、東瀛、**、賜支,五大都護府,內外屬民,向化歸附,日有精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可以預見。十年後,五大都護府,轄民足與薊國相當。再有大漢十三州,休養生息。此消彼長,薊國雖大漢一藩,又豈能與天下相抗。此時,薊王傳位世子,登基為帝。三興炎漢,正當時宜。
十載之後。海外荒洲,又當何如。亦可預期也。
國中大儒,另有弦外之音。心中隱憂:若薊王傳位,我等臣下,當何去何從。
儒宗亦含蓄應答。謂忠臣不事二主。薊王若登基為帝。如王傅黃忠,當加太傅。少師皆為太師。少保當為太保。國相為丞相。如此類推。凡薊王屬臣,皆伴駕入朝。二代薊王,當另徵屬臣。
知曉薊王心意。國中大儒,這才心安。
光明殿中,夜宴正酣。
難得國中長吏,齊聚大殿。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安長禦奉王命,歌舞助興。更有演武名將,舞劍君前。
百官擊節而歌,左右撫掌相合。自前漢以來,光明殿未有之盛也。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恐誤明日冬狩,儒宗求請罷筵。
薊王從諫如流。
百官恭送王駕,返回後殿。再由門下祭酒司馬微,攜門下五吏,請百官出殿。返回住所,各自安睡不提。
光明後殿寢宮。
安長禦攜侍寢諸美,已恭候多時。
隨行美人,多為觀天女仙。溫香軟玉,嫩蕊新花。流風回雪,長夜無話。
翌日晨。待薊王抽身下榻,更衣用膳。王駕已整裝待發。
北湯山溫水之所出,便在寧台東北,百一十裡處。
冬狩營址,已先擇好。自上而下,環繞矮丘。坡上皆夯土並立樁柱為台。可供馬車宿營。湯池也已草創,曲水流觴,折帳籠罩。分內外環渠,居中為泉眼所出。
眺望湯山,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獵場便在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