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言和第一宗旨:互相妥協,各取所需。
王太師出身名門,深諳處世之道。
淮泗八國,徐豫各半。若寸步不讓,悉數保全。曹黨必拚死相爭,無從妥協。故曰“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唯有“舍魚而取熊掌”。淮泗八國,何為熊掌,不言自喻。
徐州四國,引呂奉先為外援。徐州牧陶恭祖,三讓徐州之心,昭然若揭。呂布若據徐州,當可與曹孟德,一較高下。
曹孟德,儘得陳國之利。亦需時間消化。俗語謂“貪多嚼不爛”。“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取其禍也。於是乎,二黨,各讓三尺,涇渭分明。淮泗八國,各得其半。曹黨分得:梁、沛、陳、魯四國。王黨守穩:琅邪、東海、彭城、下邳四國。
此便是所謂,“互相妥協”,”各取所需”之真諦。
王太師,以退為進,先禮後兵。
不惜豪擲海內奇珍異寶。以求反敗為勝。
四顆“夜日晝星”,明月珠一出。
曹太保,目中不由,泛起血紅。以袖遮麵,強掩心中貪念。唯恐君前失儀。坐領大不敬之罪。
禦史中丞荀彧,亦不由心生慨歎。此事,已不可強為。
至於“隋侯珠”之所出,前漢劉向《說苑》,言之鑿鑿:“昔隋侯行,遇大蛇中斷(被居中軋斷),疑其靈,使人以藥傅之,蛇乃能去。歲餘,蛇銜明珠徑寸,純白而有光,因號隋珠。”
《續漢書·郡國誌》亦載,南陽隨縣“西有斷蛇丘”。《搜神記?卷二十》又雲:“隋縣差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為‘斷蛇丘’。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珠徑盈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可以燭室,故謂‘隋侯珠’,亦曰‘蛇靈珠’,又曰‘明月珠’。”
光武帝後郭聖通之弟,郭況,深受寵幸。“帝數幸其第,會公卿諸侯親家飲燕,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京師號(郭)況家為‘金穴’。”後以“郭家金穴(注)”喻豪富之家,與“鄧氏銅山(注②)”,並稱於世。
懸明珠於四垂,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
此亦可佐證,明月珠之珍貴無比。
世間珍寶。四國相,自無福消受。毋庸置疑,必是薊王所獻。月前,薊王遣使甄都,散財無數。王允乃當朝太師,又是薊王外舅。所得奇珍異寶,定不弱天子分毫。
聞,先前置寶箱於前堂。凡王黨徒眾,但憑所取。乃至朝堂,無光自亮。天子亦怪之。
以己度人。正因得明月珠數顆,才對一般財貨,棄如敝屣。散於徒眾,亦不足惜。
至於,薊王獻珠幾何。則不足為外人道哉。
“眾卿……以為,如何?”少年天子,種出先帝。“河間姹女”、“城上金烏”,血脈相承也。何況,財能通神。
車騎大將軍董重,聞弦歌而知雅意:“回稟陛下,臣竊以為,隋珠,乃靈蛇銜明珠以報。乃天地之至寶也。足可赦‘四相之失’。”
從“四相之罪”,到“四相之失”。一字之差,判若雲泥。
“車騎大將軍之言,深慰朕心。不知,眾卿意下如何?”少年天子,一日成長。
殿中百官,皆窺曹太保。
曹嵩,須發霜染,無風自動:“老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