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 懸而未決(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10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一言蔽之,泄氣。

一次擊發。蒸汽外泄。再次擊發,需儲存足夠蒸汽。故無從達成,薊王所言,“聯袂而動,順次而發”。

解決方法,亦不複雜。

其一,多管,類竽。

《小雅·鹿鳴》:“鼓瑟吹笙”。注曰:“竽,笙之大者。”

《說文解字》:“笙,十三簧,象鳳之身”。又載竽,為三十六簧。後世,(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漢竽,為二十六管,並設有折疊管,用於產生低音,簧乃用銅片製成。

笙最初與排簫相似。既無簧片,亦無笙鬥,乃用繩子或木框,把發音不同之竹管,編組成器,後漸增竹質簧片,並匏質(葫蘆)笙鬥。唐代改為木製,世代流傳,銅鬥又代木鬥。最終定型。

仿照竽,並置二十五管**。各自充氣,順次擊發。然過於笨重,且弩機眾多,不便操作。此方案遂被馬鈞舍棄。

其二,多矢,類箭匣。

此乃機關連弩之必備。由箭匣填裝二十餘支箭。行順次擊發。

問題隨之而來。一次擊發,蒸汽外泄。效仿醫用長流銀匜,所造(火)蒸(而)發銅匜。擊發後,內部氣壓下降,乃至後繼乏力。亦無從連發連射。

馬鈞並諸葛亮,鑽研多日,仍舊無果。

諸葛亮故有此歎:“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

就單發氣動**而言,已堪稱實用。呈報薊王之設計圖卷,已與後世單發步槍,頗多神似。亦更像機關連弩並**,二合為一。取消連弩之弓臂,及弓弦。於弩臂之上,加裝箭筒。箭筒構造,如醫用針筒。內藏活塞及連杆。並以赤金管與蒸發銅匜,及酒精噴燈相連。銅匜內裝清水,蒸發水汽。扣動弩機,弩矢射出。蒸汽隨之外泄。需繼續加熱,方能二次激發。兩次擊發間隔,遠大於,連弩“絞(盤上)弦機”。換言之,功效遠不如機關連弩。

薊王細看圖卷。這便心知肚明。馬鈞,諸葛孔明,需解決蒸汽回路,止回閥門,兩大難題。甚至,作為高壓蒸汽鍋爐之蒸發銅匜,需特彆加固,如何補水,亦需深思熟慮。另外,諸如琉璃酒精噴燈,不可暴露在外。被敵一箭射爆,遂成火人。更有甚者,赤金連接管,過於冗長,乃至氣動**沉重。且如何減少熱損,亦亟待解決。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皆是懸而未決。

終歸,窺破門徑。比起少年時,手繪神鬼圖板。此時此刻,薊王無意,置身其中。隻因,薊王於公於私,於人於己。不欲介入,曆史進程。薊王亦欲知,無外力介入,最終成型之蒸發**,與史上氣動步槍,有何異同。

故,薊王回書,多勉勵之詞。卻對如何改進,隻字未提。

馬鈞、諸葛亮,於是發奮。定要造出,蒸發**。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時下,二人尚處於,原理驗證階段。造出可供操作之實物,言之尚早。

屢敗屢戰,百折不撓,便是少年。

稍作討論,二人又覓得新法。這便如法炮製,再接再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