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歌、曲,朗朗上口,天作之合。台上嘉賓,擊節而歌。當浮一大白。
初聞《野鷹來》曲,便可乘興賦詩。禰衡,非常人也。
劉表舉杯相敬:“此賦何名?”
“《沔上吟》。”禰衡遙飲而儘。漢水,又稱沔水。沔上吟,沔水之上吟也。
“錄《野鷹來》,為《沔上吟》。”劉表欣然言道。
“明公,明見。”群僚齊聲。果然人才鼎聚,士林逸秀。開懷暢飲。不醉不歸。
禰衡乘興落杯。趨步近前,請同去更衣。劉表心領神會,這便起身離席。
把臂共入內室。禰衡試問:“明公,可知荊州知危乎?”
“哦?”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觀禰衡非口出狂言。劉表遂求問:“敢問先生,危從何來。”
“禍水東來。”禰衡附耳言道。
劉表略作思量,便又問道:“淮南袁術。”
“另有江東袁紹。”禰衡索性明言。
“如先生所言,二袁入寇之心不死。然今,曹呂相爭。徐州精兵儘出。二袁何不,順擊廣陵?”不出所料,荊州上下,皆如此想。
“‘其強易弱,能反其道’也。”禰衡一語道破天機。
“何以知之?”劉表必有此問。
“明公可知,曹賊,因何不用區區?”禰衡不答反問。
“人言,不能容也。”劉表答曰。
“此其一也。”禰衡又附耳言道:“亦因,窺其私也。”
“願聞其詳。”劉表求問。
“陳王之死,乃出曹、袁合謀。欲分荊襄七郡也。”禰衡言道。
“呂布檄文,皆真?”劉表追問。
“然也。”
劉表亦知事大。先按下不表。待罷筵,同返襄陽。遂開府議。
悉知內情。長史蒯良,起身諫言:“二袁若反其道,必攻江夏。可先令黃祖謹守水砦。二命荊州水軍待命。三使護南蠻校尉劉磐後發。”
彆駕蒯越,亦言道:“四軍合力,可敗二袁。”
“善。”劉表這便定計。
果不其然。
不出數日,二袁同發,直撲江夏。江夏黃祖,早有準備。嚴防死守,穩紮穩打。二袁不能速決。遂陷入苦戰。稍後,原本駐守七郡四境,荊州水軍,齊來馳援。更有南蠻校尉部,焚燒港津,背後一擊。
消息傳來,劉表遂拜禰衡為軍師祭酒,參掌戎律。對其青睞有加。“文章言議,非衡不定”。
“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並極其才思。時衡出,還見之,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表憮然為駭。衡乃從求筆劄,須臾立成,辭義可觀。表大悅,益重之”。
楚都壽春,江東車騎將軍,袁術府邸。
久攻不下,損兵折將。袁術將邸報,憤而擲地:“劉表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