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3 萌生退意(2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806 字 10個月前

“三日之中,我兒需取張讓、趙忠中一人,冠上附蟬。”曹節言道。

“此事易耳。”安素遂問:“然,取之何用?”

“取之無用。”曹節笑意深沉:“取下便可。”

“喏。”安素雖不解其意。然老父所為,必有深意。既老父不願多言,安素亦不多問。

昨夜趁徐奉昏迷。曹節已將一枚附蟬,暗藏其身。隻需尋著徐奉屍身,必可得見。試想,若見張讓、趙忠,平白無故,冠上附蟬有缺。天子焉能不疑。且逢長樂太仆段珪,含冤而死。不料宮中另有黃巾餘孽,天子焉能不發雷霆之怒(詳見:《隴右·1.136悲秋儘露》)。

張讓、趙忠,即便不死,亦脫層皮。

行殺雞儆猴,曹節足可自保。

是夜,太倉折桂館。

畢嵐已驗明正身:“諸園貴人皆言,並未與侯公子合歡。”

“侯公子,果然潔身守道。”曹節一聲長歎。再無隱憂。觀侯殷其人其事,必是正人君子。豈能言而無信,背後傷人。換言之,蟾宮諸事,必閉口不言。不足為外人道哉。

見曹節無言,畢嵐心憂難掩:“莫非,侯公子亦未與…永樂太後苟且。”

曹節聞言,一聲慨歎:“掖庭令,所言是也。”

“這……”畢嵐苦思無解,咬牙進言:“宮中傳聞,諸國童子之中……”

“如何?”曹節不置可否。

“藏有永樂之子。”畢嵐附耳言道。

“何人傳言。”曹節不答反問。

“乃出張讓、趙忠等中常侍之口。”畢嵐答曰。

“如你所言,侯公子並未苟且。永樂太後,何以孕生。”曹節言道:“張讓、趙忠之言,不可信也。”

“這……”畢嵐雖心中存疑,亦不敢說破。這便拜退,不提。

太倉之上,實有太多隱秘。

試想,曹節但凡勢弱。不等十常侍,群起來攻。唯恐醜態畢露,館中勳貴,必先行滅口。

環視太倉樓閣,璀璨華燈。曹節退意心生:“幸有長樂太仆,先於我亡。”

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長樂太仆段珪之死,如當頭棒喝。為曹節敲響一記警鐘。蟾宮縱利大,亦不可久為。趁權勢未衰,全身而退。不失萬全之道。

更有甚者。

諸多隱秘,亦隨段珪之死,而煙消雲散,死無對證。

“薊王函園,足可安身。”自降倉樓,曹節已有定計。

函園工地。花木土山,堆積如山。

薊王東歸獻寶,價值連城。陛下龍顏大悅。遂將梁冀菟園改名函園,賜予薊王。薊王遂將園中十裡九阪,改造王陵。皆由右丞賈詡,全權負責。薊國營城術,蜚聲海內。

且為明王造陵,福莫大焉。薊國能工巧匠,舉家上洛。京師良工,亦多入園客庸。上下勠力,進度極快。

右丞足智多謀,一心多用。

聞城中細作來報,永巷令徐奉墮台溺斃。

賈詡遂問:“侯殷何在?”

“未可知也。”細作答曰。

“速探。”賈詡當機立斷。

“喏。”細作領命自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