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 天下權柄(2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5256 字 10個月前

皇英殿,位於西宮七重之上。待薊王命人為二宮太皇所建。乘天梯可達。自增成公審。董太皇,便如坐針氈。本欲一死了之,唯恐延禍家門。尤其累及董侯,性命不保。生死兩難,莫過如此。見融漓入殿,求取角玉。董太皇,麵如死灰。

竇太皇,耳語寬慰:“此乃天意,非你我可為也。”

董太皇,亦知事不可為。這便起身入內。取漆木匣與之。

融漓捧匣自去。

本以為,賈文和,雖智多近妖。然,畢竟時過境遷。舊時所為,物是人非。不足為憑。豈料,竟被賈文和,逐個揭破。大白於天下。

董太皇,木然就坐。不及落淚,忽見竇太後,取玉壺相贈。

“同赴黃泉,如何?”

董太皇,看得真切。玉壺所乘,正是飲藥必死之鴆毒。

董太皇終是落淚:“非惜命,乃不忍棄我兒也。”

董太皇口中我兒,必是董侯無疑。

“王上三興,不可逆。董侯為天子,亦出天意。縱為廢帝,亦可得善終也。”竇太皇,柔聲言道:“你我姊妹,若為首惡。從眾皆可免也。”

言下之意,隻需負罪而亡,死無對證。前朝隱秘,悉數作古。增成公審,無疾而終。成懸案一樁。許,才是上上之選。

此,亦是竇太後,此舉之深意。

畢竟,王太後請開公審。乃為撥亂反正。若二宮太皇,飲藥而亡。且為全漢室體麵,王太後亦不深究。賈文和,縱多智,亦無能為也。

然“螻蟻尚且偷生”。何況董太皇。

見狀,竇太皇一聲歎息。遂將玉瓶入袖。靜待公審畢。

增成殿。

融漓將木匣,上呈賈詡。

謂“非禮勿視”。賈詡先請王太後。

得王太後默許,這才輕啟木匣。

“董箕。”

“學生在。”

“且看,可是此物。”

董箕趨步入殿,待確認無誤,這便伏地對曰:“正是。”

命董箕歸位。少頃,又看側席:“甯貴妃。”

“妾在。”甯貴妃聞聲行禮。如前所言,賈詡乃代王太後行事。張甯雖為貴妃,亦需稱“妾”。

“貴妃,可識此物。”賈詡語出驚人。

殿中宿老,若有所思。

甯貴妃出身,國中重臣儘知。乃右國令之女。以“太平聖女”,行走江湖。少時便與薊王相識。諸多舊事,《少君侯二三事》,皆有涉獵。右國令故後,送葬林慮山。守孝期滿,薊王遣族兄並義弟,親赴林慮山中,以貴妃禮聘。並築金華殿,以棲身。論與薊王情深義重,不下長姐公孫。然從未聽聞,與永樂有何交集。永樂床笫之私,甯貴妃如何識得?

“乞過目。”甯貴妃亦,不知所以。

“貴妃入殿。”王太後之言。

“喏。”甯貴妃自出側席,趨步入殿。

取匣細觀,久久無聲。

“如何?”甯貴妃,王太後以家妃待之。見其無言,不由出聲。

“稟母親。”甯貴妃不敢不言:“妾,識得。”

“何處得見。”王太後追問。

甯貴妃聞此問,不由淚目,伏地不答。

自公審以來。殿中群臣,心情忽上忽下。如波浪起伏。甯貴妃,彼時乃為太平聖女。莫非,當真牽連禁中之亂。再思永樂宮,鬨鬼傳聞。莫非,永樂太後,豢養逐鬼童子,除遮腹中子,亦真為逐鬼。不成?

殿中親曆之人,如封諝、畢嵐等人,早已浮想聯翩。

“甯兒,且直言。”王太後,必求水落石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