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被重新啟用她記得,這位剛正不阿的老宰相不但深得女帝敬重,還是個鐵杆的李唐皇黨,若不是他一力勸阻女帝立武三思為太子,隻怕李顯和李旦兩兄弟都沒法活到最後。
可開女舉的事,李裹兒真的記不清了。
她這會兒年紀還小,朝廷大事都輪不著她操心,當初沒想過,現在就算努力回憶也無法對照,隻是記得皇祖母曾經用過女官,但是如何選用的,她就不記得了。
畢竟,等她真正懂事之後,已經是神龍政變之後,那時父皇和朝臣們都在儘力掃除女帝在朝中的影響,自然不會再留下那些女官,除了上官婉兒那個鼠首兩端的家夥趁機攀上了父皇,就再沒有其他的女官能夠在朝中說上話。
父皇就是太容易心軟,才讓太平公主趁機攬權,到最後截取了她和母後的勝利果實。
這次,她一定要提前告訴母後,趁早剪除這些危險,才能順利成為女帝。
上天都能讓她重生了,一定是因為她有光明的前景和未來,能夠彌補前世的遺憾。
然而,等啊等啊等啊,望眼欲穿等到這一年過去,李裹兒也沒等到長安來客。甚至連皇祖母的萬壽節,也隻是讓父皇和母後帶著她遙遙朝長安方向跪拜祈福,根本連讓他們上長安去一趟的話都沒有。
而狄仁傑卻成了新科舉的主考官,選出的三甲竟然都是女子,哪怕長安已經經過一輪爭吵終於認可了這幾位女子的才華,可傳到全國各地時,仍然引起軒然大波。
就連李顯都忍不住說狄仁傑失了昔日風骨,竟然為討好女帝而諂媚至此。
李裹兒就忍不住想起當初在皇祖母接他們一家進京後,把父皇交給狄仁傑時,說還給你的皇太子,她還對狄仁傑滿心感激,父皇卻一眼看出那是狄仁傑發現了母後的心思,順勢而為,給他送的人情罷了。
真想不到,這被萬人讚譽的鐵骨宰相,竟也是個媚上投機的家夥。
又過了一年,長安依然沒有人來,科舉成了一年一度的常例,朝廷不再重用昔日的恩蔭子弟,就連舉薦上去的人才也得先去經過科舉才能入仕,所有人的心思都放在這上麵時,沒人再去注意女帝什麼時候立皇太子的事。
這一年的科舉隻選了三十人,男學子們終於扳回一局,一舉拿下了二十五個名額,且占據了前十的位置。
更多的女子開始走出後宅,進入學堂,苦讀詩書,想要給自己爭取一個新的未來。
李裹兒也跟著讀了幾天書,發現學堂裡不僅教讀書,還每日都講時政和最新的驛報,她起初還學得漫不經心,可沒多久就越讀就越是心驚,越讀就越是著急。
為何到現在太平公主還沒給皇祖母獻上張氏兄弟,反倒全國各地跑去勸農?還推廣幾種聞所未聞的糧食作物,據說能達到畝產千斤以上,若是有了這些糧食,天下百姓就不再擔心挨餓,這等功勞,平白落在了太平公主的身上,顯然是她在為成為皇太女提前造勢。
而皇祖母一改從前信佛禮佛的愛好,不光是殺了薛懷義抄了白馬寺,還讓人普查全國佛寺,將那些占用民田的佛寺都抄了,勒令那些不事生產不納稅不服役的和尚還俗歸家,空下來的佛寺則被改成了各地的縣學,招收地方寒門子女讀書,由皇家內庫出錢供養。
李裹兒起初心疼她花的是自己父皇未來的錢,後來反應過來,皇祖母遲遲不招父皇進京複位,又做了這麼多的改革措施為太平公主鋪路,莫非真的要封太平公主為皇太女?
前世可完全沒這一說的!
李裹兒就急了,忍不住跑去找韋氏,一股腦將自己的前世記憶都告訴了她,最後才說道:“母後,我看那太平公主說不定也重生了,才會搞出這麼多事來,她一定想讓皇祖母封她做皇太女,那我可怎麼辦啊?”
韋氏聽得先是目眩神迷,沉醉在自己居然能夠鹹魚翻身成為皇後,後來甚至毒殺了李顯要成為新的女帝,可惜功敗垂成,就突然聽到女兒這句話,如同一桶冰水當頭淋下,頓時也著急起來。
“那可不行,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太平公主上位!”
她咬牙切齒地想了想,最後目露凶光地說道:“既然如此,你就將那些扶立你父皇的名單交給我,大不了提前發動政變,這次一定要搞死太平,絕不給她翻身的機會!”
“好!”
李裹兒聽得興奮之極,這一次,她可不要隻當個“安樂”公主,而要當真正的皇太女、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