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之前派出去采買的三個人回來了,戰果不一,她從中選擇購買最多物資的一個十五歲小夥子負責往後瀾記的采買,另外兩個則留下來看守鋪子,至於掌櫃的,自是和售賣資格證一起送過來,這個暫時不急。
彆的城鎮的鹽,大都在五六百文一鬥鹽,而慶城卻已經達到了八百文一鬥,難怪這裡這麼多大脖子病的人,大多數都是和吃不起鹽有關係啊!
好在當初在東海的時候,她利用海水私自煉了不少的海鹽,純度自然沒有現代的那麼高,但是供人們日常食用還是可以的,之所以選擇海鹽也是因為這種鹽巴粗糙,價格低廉,否則她敢拿空間裡的純鹽來賣,隻怕人們也不敢買啊!
因為是自己煉的,所以她隻賣三百文一鬥,比先前的便宜了兩三倍,消息一出去,就有好多老百姓急急忙忙的過來買,瀾記的人氣就這樣爆出去了。
而瀾記之所以能在這個貧困的小城很快站穩腳跟,大多跟她家的價格低廉有關。
這裡的老百姓苦,所以瀾記隻賺了扣除成本之後的一兩成,價格低質量好,生意不好才怪。
不過所謂的好,其實比之其他鋪子,不知道差了多少倍,不過他們的瀾記生存下來了,對麵的鋪子卻麵臨關門大吉的危機,都是為了生存,蘭果無意絕彆人的生路。
就一並收購了他家的鋪子,讓他做這兩家鋪子的二掌櫃,每月給他二兩銀子的月銀。
那掌櫃的一聽有二兩銀子的月銀可以拿,想想自己累死累活一個月,有時候連二兩銀子都掙不到,便滿心歡喜的接受了,還與蘭果簽了五年的合同,這下兩家合為一家,也算是皆大歡喜。
一個月後,允許售賣鹽巴的條令和大掌櫃一起來到了慶城,有了大掌櫃坐鎮,她也就徹底的放心了。
而這裡庫存的一噸鹽,夠他們賣一年也沒問題,至於一年之後,她再想辦法運點海鹽過來。
四月,開春了,押送犯人的人也來了,慶城有驛館,但她沒想到的是,那些士兵卻直接把汪家上下一乾人等交到了她的手裡,還說這些鄞王殿下的命令,換言之,她的外祖一家日後是死死活,都交給她了?
尼瑪,這是什麼鬼操作?
她來原是想看笑話的,可是現在幾個意思?陸胤那家夥是想讓她全權處置這些人?
“姑娘可以隨意處置這些人,唯一一點不能違背,就是他們這輩子隻能待在慶城,哪裡都不能去!”
送走那些侍衛後,蘭果轉過身看向早已累得東倒西歪,毫無形象的汪家幾十口子人,這當中從老到小,全都是曾經的主子,至於那些奴仆,沒有一並跟過來,所謂曾經有多風光,而今就有多淒慘,形容的大概就是眼前的這一家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