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囤房吧?(1 / 2)

“至於換房子的錢,你們也不用擔心,我這裡有,咱們手裡麵的錢,就是再買整套的四合院兒都夠用!”

其實就算那媛不說,李想也有這個想法。

“對啊媽,這個地址這麼多人知道,實在討厭的很,要不然咱們在你們學校附近買一套?”

那媛直接就給拒絕了:“不行,那邊太遠太偏僻了,我覺得在這附近買就行,我們有自行車,兩個人結伴騎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不在話下,所以你不用拘泥於我們學校的地址,那邊雖然大學挺多的,但是還很荒涼,周圍不是土地就是農村。”

對,雖然大學城那邊未來發展前景還可以,但那都是多少年以後的事兒了,目前而言,還是在市中心買房子最為劃算。

畢竟在1952年院係調整時,京大的校園從京都內城遷至西北郊燕園。

京城很大,得虧他們有自行車,要不然坐公交車也是相當折騰人的一件事,尤其車上人多,擠得慌,非常不方便。

李華覺得有點可惜:“這邊咱們收拾的這麼好,換個地方還要重新收拾,實在是太可惜了,還有,咱們要真的搬走了,那這裡的房子怎麼辦?”

那媛接著說:“我已經打聽過了,可以對外出租了,你看現在大街上回城的知青有多少,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工作安排不及時,家裡居住環境也夠嗆,肯定很多人想辦法對外租房,我覺得咱們前麵的倒座房,後麵的後罩房,正房,左右廂房,一整套租下來,每個月少說也能收個五六十塊錢吧?”

仔細想想,還真是哎,最近她怎麼就沒發現呢?

難怪房價上漲的厲害,之前她看過的那六家房子,比起他們剛剛回京的時候,明顯貴了點兒。

而且最近街頭巷尾流竄的混混和不務正業的人也多了起來,以前走在大街上,隻要是上下學上下班的點,大家步履匆匆,好像都有自己的事兒要乾,可是現在呢,總有一些人這兒看看,那兒看看,眼睛流竄出來的光芒,讓人很不舒服。

“那房子可以自由買賣了嗎?”

那媛搖頭:“還是得到居委會簽訂過戶協議和贈與協議,自由買賣不能擺在明麵上,還是得私底下來。”

投機倒把還沒取消,距離徹底的改革開放,還有好幾年呢!肯定還沒達到自由買賣,領房產證的地步。

而且這個年代沒有限購令,他們本身又是京都市戶口,買再多的房子,彆人也查不出來。

(作者虛構,勿對號入座,因為特殊年代期的房產買賣的規則不好查,所以,如果有錯誤,也隻能說這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和現實不相符,較這個真的請回去看曆史,謝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