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六章(2 / 2)

明暖點點頭,大爺就用繩把魚串起來。

大爺收到錢,臉上笑的合不攏嘴,這回兒天還早,就買了這麼多魚,大爺覺得很開心。

買完魚,兩個又在零零碎碎的小攤上買了一些新鮮的菜。

現在已經是五月中旬,天氣漸漸熱了起來,也有一些附近鄉下的老農挑著菜來賣。

明暖發現,雖然現在不再嚴查買賣,但是革委會的人還也是嚴格的盯著他們,隻能賣一些土產事物,要是賣了彆的東西,比如說衣服,肯定要被拉去糾察一番的。

明暖從這些老農的臉上看到了忐忑不安,想想便知道。

這時候來做生意,絕對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維持生計,要不是家裡實在困難,大家都不會願意出來賣東西的。

不光是政策問題,還有觀念問題,經過二十年的洗腦,大家都認為但凡有點辦法,都不願意來做生意,這是投機倒把,十分丟人的。

這時候人們推崇的事工人和軍人,能當上工人自然是還好,即是當不上也要當個農民,這才光榮。

另一方麵,大家也怕哪一天又翻舊賬,所以出來做生意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

這種狀態,知道八十年代才會好起來,那時候,第一批有勇氣的人已經富起來了,出現了所謂的千元戶,乃至於萬元戶。

於是,第一個下海風潮開始興起。

許多人放棄鐵飯碗的工作,選擇下海經商,也分得了一杯羹。

看到街道上試探性的交易,明暖覺得,新的時代終於來了。

關夏看到這些也是感觸頗深,她和蘇靖宇也交談過,可以說,他們兩個是有著共同的抱負的。

蘇靖宇是純粹的興趣,關夏除了興趣,就是家風使然了。

關家在解放前就是大商人,關夏的爺爺和父親,也都是十分成功的商人。

“哎,這是泥鰍。”

明暖看到幾個小孩麵前擺著幾個盆子說道。

最大的那個男孩點點頭,說道:“這都是我和我弟弟抓的,昨天晚上抓的,都還活著。”

密密麻麻的泥鰍放在一起,那場景很是滲人。

不過這東西可是大補。

“小朋友,你這個泥鰍怎麼賣的”

關夏笑嗬嗬的問道。

她是南方人,小時候經常吃泥鰍,不光是泥鰍,還有蛇,想起來,關夏就覺得想流口水。

“一毛錢一斤,不要票。”小孩子看到明暖和關夏有買的意向,高興的說道。

關夏讓小孩子幫她們捉。

這幾個小孩明顯都是捉泥鰍的好手,不論這泥鰍怎麼滑,怎麼掙紮,都在他們的手裡,逃脫不了。

看到小孩拿起一根粗針,要用線把泥鰍穿起來,明暖覺得破有意思,剛才她還在想,這些孩子們怎麼把泥鰍給他們,沒想到他們竟然相處這麼一個好辦法,用針線穿過去。

“彆穿了,放到這裡麵吧。”

關夏拿出一個織的極密的網兜說到。

明暖看到挑挑眉,這是她空間裡同來裝雞蛋的,現在剛好來裝泥鰍。

“好。”

然後那幾個小孩挑了許多又粗又大又有勁兒的泥鰍放進去,一稱,五斤,關夏爽利的付錢。

最後明暖和關夏還沒有到百貨大樓都買了四手的東西,隻得回家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