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作所為,不僅使新朝萬國來朝,使百姓安居樂業,對當時的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其在位時的絕大多數政策,還流傳後世,成為後世國君治理國家的模板。由此,即便後世出了幾個享樂主義至上的國君,然有乾元聖帝的治國方案借用,他們也沒有鬨出大亂子。這就使得史上少出了幾個昏君,讓無數百姓受益。
乾元聖帝在位時的舉措還有很多,其對後世的影響無疑非常重大,絕對當得起曠世明君的稱號。
乾元聖帝如此英偉之主,能得他鐘愛一生的昭德皇後,似乎注定也不是簡單之輩。
史傳若乾元聖帝是隆元大帝的轉世投胎,那麼昭德皇後肯定就是聖元皇後的轉世。
其證據有二。
其一,不管是哪一位皇後,都得陛下愛之入骨。而隆元大帝時的史書更是明確記載,皇帝是因為憂心聖元皇後在黃泉路上太過淒涼,才在繼任者登基後,選擇在皇後的棺槨中與之同眠。
隆元大帝一生獨寵聖元皇後,對她情根深種。
而乾元聖帝又是隆元大帝的轉世,那麼,能得他鐘愛的,想來必定是聖元皇後的轉世沒錯。
換句話說,昭德皇後必定是聖元皇後的轉世。
若不然,根本無法解釋,乾元聖帝為之排除千難萬險,即便在四十無子,被朝臣以命相逼要求選秀女入宮服侍、以傳承皇族血脈的情況下,也沒有妥協,後宮中至始至終隻有昭德皇後一人。
正如上麵所言,乾元聖帝與昭德皇後一生沒有子嗣。
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乾元聖帝依舊對昭德皇後愛之入骨,珍之重之。當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猶如對自己眼珠子一般珍重,不舍得其有一點點委屈。
子嗣與昭德皇後比起來,明顯昭德皇後要更重要無數倍。
而在當時,人們的思想解放許多,女子取得了幾乎與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更使得生男、生女,似乎看起來並沒有太大區彆。
經過幾年的失望,朝臣們已經不寄望於皇後誕下小皇子了,哪怕是生個小皇女出來,大新出個女帝,他們都能接受,可皇後就是沒有懷上。
他們失望,他們威逼,乾元帝視若無睹。
他們懇求,他們苦口婆心的勸說,乾元帝也從不往心裡去。
這樣一個寧肯死後沒有子嗣後人供奉香火,隻一心守著皇後過日子的皇帝,他還是皇帝麼?他還算個男人麼!!
若不是對皇後愛的入魔,豈會出現這種境況?
而史上的隆元大帝,可不是對聖元皇後愛的入魔了麼。
再說第二點原因,那便是昭德皇後與聖元皇後的閨名相同,兩人都叫熹光,且都姓寧。
且昭德皇後雖然沒有出身勳貴世家,禮儀規範、學識見聞、眼界心胸,卻都遠勝過世家貴女無數倍。
她這樣一個庶女出身,從小連衣食都難保的女子,又如何能學得那樣貴重的東西?
除了昭德皇後是聖元皇後的轉世,她也覺醒了早先的記憶這個原因,不做他想。
這個猜測固然讓人心中畏懼,然而,從冥冥中的定數來看,這何嘗不是一種“成全”,是一種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
是老天看在隆元大帝兢兢業業治國,為國家鞠躬儘瘁卻痛失所愛,才允許他們轉世,允許他們重新相愛相守,從這一點看,老天亦是有情的。
這樣的猜測,無疑更有人情味兒,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最起碼,後世所有涉及到乾元聖帝、昭德皇後的話本子,幾乎都涵蓋了兩人間陰緣天定,神佛允其轉生再續前緣的設定,讓無數人為之向往。
而幾乎被世間所有女子羨慕著的昭德皇後寧熹光,她無疑也是一位偉大的皇後,一位思想先進、敢作敢為的女子。
不說彆的,隻說由她親自督管的青山女學,每年就為大新培養了不少人才。
女子入朝為官,改變了朝堂格局,提高了女子的地位,其後續影響還有很多,但無疑都是進步的。
而作為提議建設女學的昭德皇後,她著實是一位先驅者。
沒錯,後來經由乾元聖帝言說,女學乃是昭德皇後提議建立的。隻因皇後不忍女子被拘禁與後宅大院,不忍女子心與身同時被禁錮,將終身磋磨在那小小的院子裡,隻渴求男人偶爾的一次垂憐。
她鼓勵女子要更有追求,奮發向上,鼓勵女子為自己而活,不要浪費餘生。
而就像是她期望的那樣,青山女學的女學生後來遍布大新朝各地。她們也著實將這種思想傳播到她們到過的每一個地方。
她們解放了女性的思想,促使她們走出家門,促使她們有了追求,有了奮發向上的目標和動力。
她們活出了人樣,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她們不再斤斤計較,不再自怨自艾,不再把所有精力多花費在男人身上。
她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也想為了命運這兩個字,好好拚一把。
昭德皇後還熱心育嬰堂和養老院的建立,當這兩項建設和經營步入正軌後,她又開始建設百藝雜項的學校,免費授課給窮苦百姓家的孩子,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養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