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蘇自然知道的,他入蜀地,一路上早就領略了道路的艱險難行。他思索了一會兒,“這件事的確有些難度,不過我會好好考察規劃。蜀地的路難行的問題還是有必要在下一步開始計劃。畢竟茶葉,糧草這些都需要從蜀地供應出去。如果路的問題不解決,將來隻怕就會束手束腳。”
聽到衛蘇這麼說,孫章高興了,“如此最好不過了,”隨即又皺起眉頭道:“不過如果真要規劃修建道路,隻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不在少數。”
“是的。話雖如此,可我們該做的卻不能少,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大事。路修建好了之後,百年甚至千年後都能夠惠及子孫後代。我們有能力去為子孫後代做這些事,為什麼不儘早去做呢?”衛蘇說道。
他已經考慮好了,要致富先修路,這不隻是口號而已。其利以及作用,衛蘇可以說是一清二楚的。
孫章聽這話,自然也就想到了這樣做的結果,也隻有衛先生才有如此魄力,能看得如此長遠吧?
這事還不急,衛蘇提上一嘴,目光又落到了地圖之上,他指著北邊的平原,思索道:“糧食主要就是靠這些地方種植了,不知道這些地方水利情況如何?”
糧食必定離不開水源,雖然如今的蜀地的水患問題經過曆任先王的治理,水患已經不成問題了,可水利還是重中之重。
孫章看了一眼,“這個先生大可放心,蜀郡中如今已經普及了先生的水車。百姓飲水澆灌是大大方便了,這兩年糧食產量比以前增產了兩成,這都是先生之功啊。”
衛蘇擺擺手,“可不能算做我的功勞。我知道,秦王為此做出的努力不比我少。還有就是像你這樣的,或者底下基層的官員,有你們儘心儘力,方才有今日。”
孫章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暖心窩子的話,心中感動,他來到蜀郡也有兩三年了,當然知道百姓的辛苦以及官員的不容易。上任太守的遺留問題不少,那些蜀地的世家阻礙之力也是不小。好在有秦王一力支持,他接手這個爛攤子後,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理清頭緒,讓蜀郡的政務走上正軌。
當然,其中他耗費了不少精力,可以說是心力交瘁。然而他毫無怨言,他知道,自己隻有守穩了大後方,才能讓大王,讓先生放眼天下。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抱負。
現在先生看到了他們的辛苦付出,他也得到了先生的肯定,夫複何求?
“先生過譽了。”孫章謙虛道:“我們也隻不過是儘自己的本分罷了。”
“有你在蜀郡支撐起來,我是很放心的。你要記住一點,農,天下之本也,萬萬不可忽視。”
孫章深以為然,就聽衛蘇繼續說道:“我希望你能辦學,召集經驗豐富的老農,或者頭腦靈活的年輕人,讓他們學習做研究。”
“學習,做研究?”孫章疑惑,“種地也能像學宮中那般學習研究?”
衛蘇笑道:“如何不能?這可是一門大學問呢。”
見孫章依舊不明所以,衛蘇這才進一步解釋道:“老農根據四時變化,看準天時進行耕種。土地的肥沃,作物耕種的深淺距離都是很深的學問。將它延伸總結出來教學,將好的經驗留下,不好的糟粕則取締。形成一套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的體係出來,你看怎麼樣?”
孫章還沒消化掉衛蘇的話,衛蘇沉思了片刻,自言自語的又道:“僅僅這樣還不夠,還要有思想的年輕人,培訓鑽研。將這個真正當成學術研究,改良種子,改進方法讓糧食多產量產。過程雖然會很漫長很艱難,可總比固步自封,不思進取要好。”
孫章聽得一愣一愣的,衛先生的話一個字一個字分開來,他能聽懂。可連在一起,他怎麼就一個字都聽不懂起來?
衛蘇回過神才看到懵逼的孫章,笑著拍拍他的肩膀,“你現在聽不懂沒關係,以後會明白的。最最重要的是要留意人才,不管哪方麵,隻要有思想,有才能,那就是可造之材。”
孫章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衛蘇歎氣。可惜他卻不能在這裡多待,否則他一定要將初步的架子搭起來才敢放手。他所說的這些東西都是破天荒的,這個世界沒有的理念。現在隻能說是慢慢探索,萬事開頭難,隻要能帶一個頭,相信人的創造力是無窮的。
“你放心,我也不是馬上就要離開,我在這裡的時候會儘量做一個安排計劃。另外我之前還在婁國主持種植茶樹之時,就費了些功夫,整理了不少有用的東西,相信到時候能夠用得上。”
當初弄茶樹之時,他就跟經驗老道的茶農探討了樹木嫁接,土壤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各個方麵。加上他腦袋中還有不少來自後世的見聞,後世人總結的經驗,應該可以應付一下。隻要將他們引到一個正確的研究方向上,具體的衛蘇可以放手不管,讓人可以自行發散思維。
衛蘇其實也有些頭疼,他還想著能在這裡等半年。到時候婁國的風雲變幻肯定也是需要應變之策的,如果自己在這裡也能隨時應對。有什麼問題也能及時的引導方向,讓秦國也能抓住時機得到最大的利益。
可是秦湛哪裡可能等那麼久?朝中事務還等著他決斷。他能來蜀地一趟,隻能是短時間內,時間一長,誰知道朝中的魑魅魍魎會不會蠢蠢欲動。彆忘了宮中還有個顓太夫人不安分呢,雖然秦湛暫時肅清了其他勢力,可誰知道還有沒有潛伏在暗處沒人發現的。
自己本就打算了讓秦湛先回,可秦湛理由也多,甚至讓衛蘇無法反駁。
“所有的事總不能讓你一個人操心完了吧?該怎麼做,完全可以安排下去,給底下的人一個鍛煉的機會。否則你全都做完了,下麵的人又能做些什麼?不給他們機會又如何能成長起來?
況且,你又怎麼會知道這些事他們就一定不行?秦國大大小小的事務這麼多,都一個人操心完了,累死又能做多少?你要知道,秦國並不隻有蜀郡,還有草原戎夷,還有鄒國的欺壓。軍備問題,變革問題,這些也都是重中之重。需要齊頭並進儘快采取措施,越早實施越好。我等了這麼久,等到就是這一天,先生你難道不願意看到秦國儘快強盛起來嗎?”
道理是這個道理,衛蘇心中也都明白,隻是很多事情旁人都不會理解。像孫章,謝灼,陶瑾他們還好,他們都是他的學生。受到他的思維熏陶,隻要解釋透徹一點,他們也都還能理解。
可是旁人就沒那麼容易了,這也是他操心的原因之一。不過衛蘇聽了秦湛的一番話,已經妥協下來,答應儘快安排好一切,就隨他一同回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