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昏暗的燈光,依舊是那台播放著招生廣告的電視……
以及……
桌子上似乎有些腐了的,係著紅繩的半袋香蕉……
香蕉邊上,有一張孩子的露著笑容的照片……
“爸,生日快樂……”
“……”
……………………………………
放映廳裡。
一些影評者看到開頭的這一幕以後愣住了。
他們根本不相信這個版本的電影就是《我們的青春啊》。
剪輯敘事風格不一樣,後期處理風格不一樣,甚至連內容細節都不一樣。
比如,這一段劇情,似乎在華夏的版本裡根本就沒出現過……
“沈浪拍了兩部電影?”
“不對!是一部電影……”
“但是,為什麼感覺,怪怪的?”
“……”
隨著劇情的逐漸發展以後,影評者們更懵了。
各種各樣在華夏版裡亂七八糟的惡搞劇情故事,在這個版本裡,卻突然仿佛變成了一幅幅蒙太奇的敘事回憶……
看似乎一些亂七八糟的廢話,但在劇情裡卻有一種人物推動的作用。
前方的熒幕上依舊在推進著劇情,劇情推進到了學校裡。
學校裡……
一個個看似無關緊要的人物一一登場了。
平靜的班級裡回蕩著契科兒的鋼琴曲《青春綻放》,旋律逐漸湧起,一個個穿著乾淨的衣服的學生陸陸續續地走了進來……
窗外,一隻隻白鴿掠過,然後飛向遙遠的天空……
“咕咕咕咕”
隱約間,仿佛能夠聽到鴿子的聲音。
這一瞬間,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已經回到了曾經那個單純而又美好的年代……
“老師好……”
“……”
起立的學生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沒看過電影的人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其中一個女主角身邊的空位以及另外一個趴著的學生……
伴隨著美好的音樂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一切都是那麼正經。
令人不自覺就產生了一種這是一個充滿著希望與乾淨的城市。
“契科兒果然是大師,他的配樂,果然厲害!”
“……”
有一些人感慨了起來。
如果,沒有契科兒的配樂的話,估計這種美好的感覺真的很難感受得到……
平和,平和……
然後……
一個轉學生走了進來。
配樂逐漸變成了《戀愛的旋律》。
“報告!”
“……”
所有學生都看向那一邊,然後……
蔡佳明和秦瑤的一次對視。
仿佛……
一眼萬年!
所有的人都產生一種男女主即將在一起的感覺……
但……
很可惜,他並不是主角。
………………………………
每一次情景轉換都會配合著切換一次音樂,而每一次切換音樂,都很完美地融入了劇情的氣氛之中。
剛開始的音樂氣氛非常美好,當影迷們習慣了那種美好,並且決定沉浸在這種美好裡的時候……
配樂逐漸悄然開始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