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你這樣考慮也是對的”南邊的大嬸道“我媳婦一開始過來的時候,因為天天不起床,家裡麵也不收拾,我就說了兩句,她就氣的回家了,關鍵是我還沒有生氣,她就先生氣起來,真是沒大沒小,沒有把握放在眼裡,後來我裝病了,把她給嚇住了,她就變得勤快了不少,就是她生了孩子之後,我就得在家裡照顧孫子了,好在她知道我生病過一次,孩子還是自己照顧的多了一些,你說咱們都是半截身子快要入土的人了,就要好好享受,萬一哪天,就不在了是不是!”
“這個我讚同,我現在就是隻想好好得享受生活,和你們這群老夥計打打牌,其他的真的不想在操心了,畢竟已經操心了半輩子不是”王惠連連讚同道。
其他三個人連連稱是,她們非常讚同王惠的說法,她們現在就是應該享受的時候呀,她們的幾個媳婦都是在家裡不上班的,一家人都是靠著她們的兒子生活,在這方麵對於家裡麵吃白飯的媳婦,婆婆自然覺得自己的發言權是最大,畢竟是她們的兒子,都是自己從小到大養出來的,她們的兒子不孝順她們孝順誰。
有時候自己朋友圈裡麵,是什麼人,就很容易會被周圍的世界觀還有人生觀影響,所以再加上一些容易聽了彆人記的話就受影響,沒有一點主見的人,是最為嚴重的,彆人家裡的情況,肯定是跟自己家裡麵的情況不一樣,觀點雖然對,但是也要看看適不適合自己的家庭,如果隻是一味的相信彆人的話,而不該考慮自己的家裡的麵的情況,最後家裡鬨得雞犬不寧的不是彆人,而是自己。
一開始王惠不是這樣的,她是一直住在鄉下的,這不兒子結婚,才把她還有妹妹接過去,她新來這個陌生的地方,好不容易交上了朋友,在家裡兒子掙了不少的錢的情況下,也跟著自己的一群老姐們學會了享受,聽著她們討論家裡的情況,還有事情的時候,輕易就被她們的觀點給洗腦了。
她想彆人一樣瀟灑,做一個享受的婆婆,不是說她享受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而是要看家庭情況,還有一方人對一方人是相互的,光顧著自己的享受,把兒媳婦當成保姆,另外還有在醫院虐待的事情,不隻是觀點有錯誤看,而是心理都快要產生扭曲了。
兒媳婦就該無條件的對她好,但是在兒媳婦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是要幫助的,而不是虐待,兒媳婦嫁到她家裡是過日子的,而不是當傭人還有出氣筒的。
如果一個人不能擺正自己的觀點,一意孤行的話,最終的後果就是咬碎牙了往肚子裡麵吞下去,原主這個兒媳婦已經做得很好了,就算在心裡有怨氣也不會在明麵上表現出去,而是想等著自己的老公回來了一起商量解決,原主說話沒有人聽,她兒子說話總該會聽的,杜勤本來要是和原主好好商量的話,他們家庭的問題就解決了,也不會鬨到這個地步,怪隻怪他每次回來都是想著休息,不想聽家裡任何的雜事。
逃避問題而不解決,杜勤是絕對脫不了乾係的,一大半的責任都是在他的身上,最可怕的是,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家裡悄悄發生的變化,是他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