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問謝麟的消息是從哪裡來的,也沒有人問為什麼程素素不抱孩子卻出現在這裡。謝麟先召集親信而不是衙內下屬,就是因為他們省事省心,且幕僚,尤其是趙騫,可以提供更準備可行的意見。至於學生,旁聽就好。
趙騫照例是最後開口,江先生自然是打頭陣:“東翁當上奏朝廷,通告各地,尤其是李知府處,做好準備。各地駐軍酌情通告,但是不能大肆宣揚,以防人心生亂。唔,至於東、西兩路……”江先生有些猶豫,不知道要不要通知程犀與西路安撫命名張孝知。
石先生卻直白地說:“不必通告。”考慮到程犀的身份,又添了一句,“如今並不知魏虜實情。”
謝麟聽完了他們倆的建議,都表示了讚同,繼而征詢趙騫的意見。到現在大家都看明白了,趙騫這是死抱著故去謝老丞相的遺願,以扶植謝家繼續人為己任,江先生也不與他爭,謝麟也不去排擠他,隻是多一隻眼盯著,不肯讓兒子太過受幕僚的影響。
趙騫道:“對魏,不過戰與和而已,此二者皆有應對,大可不必慌亂。”
一句話便穩定了人心。
謝麟頷首:“我也是這個意思,先向京城報訊,令各地暗中戒備。北朝雖未大亂,然而一場變故,總是要花些時候來收拾的。不若趁此機會,多多買馬。”
九王子,現在是新魏主了,一旦統合了魏國,下一個目標必然是南下,到時候榷場肯定是要關掉的。
趙騫續道:“除非魏主即刻開戰,否則發生變亂,必然遣使而來。屆時了問即知。”魏使未必肯合盤托出,但是通過他的用詞,他的表現,完全可以推斷出許多內容。
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完了,程素素才提了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戰事再起,誰堪為將?”
日哦,真沒有。
考慮這個問題,簡直令人絕望。
齊王的名頭是夠響了,難道還要他再次出動?他得有六十了吧?如今在京裡與皇帝的關係倒還是不錯,然而考慮到他的年齡……
虞朝也有些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將軍,後者以遲幸為代表,前者若說代表,還真沒有一個能一提“正在壯年的將軍”就能馬上想到他名字的。那位被連山他爹取代的姚徽,後來倒是又被授官了,然而通過實踐檢驗,本領也僅僅是合格而已。
遲幸現在看來是有些齊王的風範,又沒有齊王年輕時的少爺脾氣。製約他的是年齡,估計整個朝廷都沒有人放心把整個大軍交給他。即便齊王推薦,這“好事”也未必能落到他頭上。
程素素說的“誰堪為將”還隱含著另一層意思等大軍來了,要怎麼配合?就眼前這些人,揀哪個來都不能讓人放心。如果來個庸才,做生不如做熟,還不如來個齊王呢!
可是能明著跟皇帝討要他的老叔叔嗎?
既然要討論,就不能隻看眼前這點應變,光“魏國生亂”的短期應對,這裡哪怕入門最短的鮑照都能提出個幺二三來。還要看得更長遠一點,早點準備,早點轉舵,才不致被動。
然而在場的人在心裡將人選犁了三遍,不得不承認,沒有。好了,你這兒什麼都準備好了,來了個不能打的,準備的所有物資那都是給魏國準備的了。尤其不幸的是,在座的沒有一個“精於兵事”,讓他們看呢,倒是能看出來誰行誰不行,反正要他們自己上陣,那是不行的。
隻能指望彆人。
這種感覺真是太糟糕了。糟糕到江先生試探地問程素素:“娘子,您撿到的那個連山,真的不能用嗎?”程素素一貫運氣好,萬一揀到個隱藏的天才呢?
程素素的回答是,翻了他一個白眼,江先生也回了一個白眼。
謝麟拍板:“遣誰為將,是朝廷的事,我們先做好自己的事吧。”
話說到這裡,就是大家都沒有辦法了,名將這東西,又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名將是天生的,中低級軍官才是可以大量培養的。就像讀書人很多,但是連中三元者除了運氣,必須有極高的天賦,比如謝麟,如果天賦不頂尖,連碰運氣的資格都沒有。
名將也一樣,不是讀點兵書就能成的,也不是打幾場仗就能成的。
亂世多名將,乃是因為世道亂,大量的人投身到了行伍之中,量變產生的質變。本朝之前太平這麼久,有天賦的人也沒機會呐!釋空天賦倒是不錯,造反了,不是反賊,誰能顯出能耐來呢?都得一級一級往上爬,如果隻會打仗不會做人,爬都爬不上去。
最終討論的結果,最重要的結論隻有一個如果現在打起來,大家得頂到朝廷覺得必須把齊王再放出來為止。不然就隻能祈求天降名將了。所以,李巽就比較慘了,討論一結束,謝麟第一個就給李巽去了信,讓他備戰。接著是給朝廷報訊,給葉寧、李丞相、米樞密寫信,提醒他們注意。給李丞相的信裡寫著,若是擔心侄子安危,早點將他調走,如果現在不調,以後打起來再調,他必定扣著人不放。
接下來便是緊張的等待了。
第二道消息卻是王三郎傳過來的,在派遣數年之後,他終於帶來了一條有用的消息王庭變亂之事為真,九王子隻殺了他的兄弟們及部分重臣,並沒有誅連太廣,王庭有風聲鶴唳之態,然而並無大亂。
第三道消息是“內掌櫃”傳來的。內掌櫃本人畢竟不是遊家的閒散子弟,而是程素素精心挑選訓練出來的有能力的人,漸漸在呼延部站穩了腳跟。而遊兆本人則在九王子帳下得到了重用。“桂圓”作為遊兆的族弟,在呼延部過得還不錯,也知悉了不少外圍消息。
據內掌櫃的觀察,九王子準備許久,一朝發難,分明是在有重點的清洗,凡被清洗者,莫不是持著部族舊觀點的人。初代魏主雖統一各部,明麵上是統一了,實際上各部族依然保留著大量的舊式習俗,且對九王子所推行的文明開化十分抵觸。政變搞的就是他們!
遊兆的消息是停了五天後傳過來的,內容隻有兩條:一、他們是給九王子製定了計劃,但是他們不具體執行的權利,所以執行的是九王子修改過的計劃,這個新計劃九王子就沒有通知他們了,動手前幾天為防走漏消息,他們已經被隔離了,九王子動完手放他們出來之後,他們也是懵逼的;二、政變之後雖然人心有些慌,但總體平穩,想趁機搞亂魏國,很難,還是擔心九王子何時南下吧,因為這人在政變結束之後說了一句話“從此再沒有人能夠阻攔我南下了”。
雖知九王子會南下,看到消息的時候,程素素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是他們沒有努力去試圖尋找名將,朝廷上下自釋空第一次作亂起,就考慮要培養良將了。中堅力量是有,領頭羊……無。“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可不是開玩笑的,有點腦子的都不敢胡亂斷言某人就是。
最後一道消息,是程素素的暗線“海東青”傳來的,除遊兆與內掌櫃的消息之外,又解釋了這何這麼晚新任的魏主十分亢奮,將大家召集了起來,已經討論完了對虞朝的策略。
策略也很簡單:一、新主登基,要派使者通告,同時要索取一定的錢財;二、通過榷場儘可能多的屯積戰備物資,買不到就乾脆把榷場給搶了;三、時間差不多定在兩年之後,因為殺完人之後,魏主還是要繼續解決一下內部矛盾、統一思想的。
所以,甭想那麼多了,趕緊的,準備吧!他們這些幕僚,更多的是參與陰謀詭計,以及文化、製度方麵的事務。真正的參與戰爭決策……魏主並不與他們討論這些事情,偶爾漏一句罷了,他們沒有辦法去參加討論。
這個程素素倒是很理解了,就虞朝打仗這熊樣,魏主在軍事上不信任虞朝出身的人,太tm正常了!
有了詳細的情報,程素素大概知道了魏國的情況。又過數日,其他兩條線上也傳來了消息,總體情況都差不多,新的魏主並沒有大量調動兵馬的跡象。看來短期內還算安全了。
蔣清泰作為魏使,既是報喪,又是通報新帝登基,邀請虞國使者去觀禮,也從側麵印證遊兆等人消息的正確性。
隻是令程素素萬萬沒想到的是,新的魏主竟沒有等兩年,次年秋天,遊兆再次傳來消息魏主將親自率兵南下。
烽煙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