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從桑家出來,一時間心裡倒是犯了難。
如果小廝交代出來的魏婆子不是虛構的人物,他是不是可以懷疑一下,其實早在事發之前,就已有人盯上了桑家呢?
或許是仇人,或許單純隻是商業上的競爭對手。
相較於桑掌櫃的精明,桑家的內宅是一個不錯的切入口,尤其兩位郎君還並不和睦。
這一點,不用司空提醒,桑掌櫃自己也會慢慢反應過來的,他會動用桑家的力量,對自己身邊的人際關係做一個篩查。
隻是這樣一來,要查的麵積又被迫擴大到了整個西京城的造紙行業。
司空帶著人從青石巷的南街出來,直接上了安順大街。
冬季日短,申時剛過,天色已經呈現出了灰蒙蒙的暮色,街道上卻依然車水馬龍,熱鬨非常。一些商鋪早早就在門外掛起了風燈,燈光昏黃,與食肆裡飄出的食物香氣、茶水鋪裡飄出的嫋嫋水汽組合在一起,暈染出了西京城裡最有煙火氣的一副畫麵。
司空有些遺憾自己不擅丹青,要不然他提筆畫一幅《萬家燈火圖》,說不定也能流傳下去,成為後代的史學家研究北宋民生的重要史料。
司空在外麵跑了一天,,這會兒被街邊食肆裡的熱氣一熏,頓時饑腸轆轆起來。
但虞國公府對他們的照料向來周到,到這個時間,熱水熱飯食都已經備下了。司空不由感歎,搬進鳳隨家裡,生活上真是減輕了好大的負擔。
至少不用自己修補雞窩了。
司空被這溫暖的煙火氣迷住了,他放空了腦袋,什麼都不想,難得悠閒地走走停停,遇見合眼緣的鋪子,他還要進去逛一圈。把跟隨他出門的侍衛們都搞得摸不著頭腦。
西京城的麵積據說要比原來的東京大了三分之一。
主乾道朱雀大街,一頭是南城門啟德門,另一頭就是皇城外城的承運門,再往裡就是皇城的內城門泰安門。
除了朱雀大街,另有四條寬闊的大街,分彆是城東的安平街、安順街,和城西的昌平街、昌寧街。
若說有什麼區彆,就是城東貴人多,街道房舍也更加氣派一些。街道兩側的店鋪也多走高檔路線,裝修擺設也更為考究。城西則以平民居多,商鋪也多走中低檔路線,沒那麼多的奢侈品商店,多以生活用品為主。
哪怕是同樣的東西,擺在城東的奢侈品店裡,跟擺在城西的普通商鋪裡,價錢也會相差好幾個檔次。
就拿桑家的紙畫鋪子來說,同樣的三等紙,在昌平街上能賣到一刀三十個大錢,到了安順街的鋪子裡,就能一翻身賣到半吊錢。一二等的香雪箋就更貴,且供不應求。
司空打心眼裡覺得這些四體不勤的讀書人的銀錢真的挺好掙。
他們愛風雅,但凡紙畫鋪子裡推出什麼新品,隻消起一個風花雪月的名字,再杜撰出某家娘子為夫君紅袖添香,多番練習,終於製成了這隱含香氣的花箋……等等的小故事,風流才子們就會一擁而上來追捧。
司空在將城東城西的紙畫鋪子都粗粗溜達了一遍之後,覺得這西京城裡再開進來幾家做紙的商戶,市場也足夠消化。
紙張是個好東西。朝廷裡各個部門要用,各大書院也要用。讀書人家要用,窮人家也要時不時的花上幾個大錢來買幾刀粗紙回去用。
這個年頭還沒有成規模的大工廠,像桑家這樣在城外開著幾家作坊的,已經算是造紙行業裡的老大哥了。但是隻靠這樣零零碎碎的幾家作坊,顯然是無法滿足西京城所有的居民對於紙張的需求的。
如今西京城裡做紙張生意的大商戶也不過四五家,能與桑家抗衡的,是安順街的周記。據說周家的造紙作坊開在十裡鎮,具體怎麼樣,司空尚不知曉。
此外,還有兩家做紙畫生意的,一家姓馬,另一家姓王,聽說規模都小了許多。
司空溜達到了昌平街的時候,天色已經黑透了。
街道兩邊的商鋪家家都掛了風燈出來,燈光照著青石板的路麵,反射出昏黃朦朧的柔光,在寒夜裡顯得暖意融融。
雖然說司空住進鳳隨家裡各種方便周到,但從他本性裡來講,他更喜歡城西這種接地氣的繁華熱鬨。
因此走在昌平大街上,馬兒都走的比以往更悠閒一些。路過小廝招供的那家布莊,司空還進去問了問,看看有沒有人記得一個姓魏的婆子。
不過布莊的夥計都說不記得了。布莊生意不算特彆好,但一天也有百八十個客人上門。而且逛布店的,本來也以女客居多。稍微有點兒家底的,誰身邊不帶著個丫鬟婆子呢。
何況還是一兩個月之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