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賣出去後, 怎麼改編就是影視方的問題了,每年都有無數本書的版權被買下,能順利拍出來的是少數, 拍出來還能在及格分以上是千裡挑一,如果還要拍出原作的精髓,千裡挑一就變成了萬裡挑一。
這個概率太小了, 桑稚顏都懶得報以期待。
現在看她運氣還真的不錯,碰上了千分之一的概率。雖然改編了很多, 可好歹也是合格的商業片, 可顯然《最後的贏家》就沒有她這樣的好運了。本來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關於專業的部分, 可以拍成職業劇的那種, 可是不知道他們的編劇是怎麼想的,可能是覺得電影片長有限,專業部分講太多會導致失衡,當然也可能是覺得枯燥沒有觀眾感興趣, 總之最後的成品就是披著金融皮的辦公室戀愛劇,最慘的是, 就算是拍成了辦公室戀愛劇, 也拍的不怎麼樣。
前期馬丁·霍克斯曼噴這本書不夠專業可是有許多人都記得的, 之前的宣傳也都是打著金融的旗號, 淩晨觀影的影迷都是敏感人群,多是從開拍時就關注了, 在他們進電影院坐下十分鐘就意識到被騙了,又被迫浪費了兩個小時看到一出尷尬到不行的戀愛,可想他們有多憤怒了, 更不吝嗇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憤怒。
無數淩晨觀影回來的影迷紛紛打了低分, 僅僅上映一天, 《最後的贏家》口碑就一路走低,無數人給它差評。
【爛片!】
【相信我,你絕對會後悔的。完全不值得看的大爛片。】
【就這樣的成片是怎麼好意思宣傳這是金融劇?】
【就算是想拍愛情片,也沒有必要拍的這麼爛吧?我本不想打低分,可我實在意難平,你特麼的到底講了個什麼破故事?】
本來就是贏家通吃,在對手戰敗後,《華爾街風雲》可以坐享前期宣傳絕大部分的紅利,《最後的贏家》被改的麵目全非,隻是做了劇情調整,大致還是原作劇情線走的《華爾街風雲》頓時被襯成了好孩子。
【如去看首映禮的兄弟說一樣,中規中矩的商業片,但是也有幾個出彩的地方。】
【其實劇情還可以再戲劇一點的,原作的黑色幽默感沒有拍出來,男主角人設也和原作有差距,感覺出了導演和編劇是想改編成一部嚴肅正經的金融劇,可惜能力不足,沒有展現出來,不過整部電影還是不錯的,可以打發時間。】
【改編的勉強可以可以接受,主線好歹沒有改掉,想想《最後的贏家》,滿足了。】
除了原作黨勉強滿意,一些沒有看過原作的觀眾也比較滿意。
【金融知識看著蠻專業的,沒有特彆大的硬傷。】
【劇情不錯,演員演技也都可以,可以。】
【本來的隨便買的票,沒有想到居然還可以,聽說是根據改編的,裡的金融知識更專業,準備買一本來看。】
凡是就比較,一部六十分的電影如果和一部可以打九十分的電影放在一起比,那肯定會被比成渣渣,如果還不巧一起上映,那對不起,這部本來可以拿不錯票房的六十分電影會在市場裡變成炮灰。
《華爾街風雲》拍的中規中矩,沒有拍出精髓,絕對不到九十分的高分,可和不及格的《最後的贏家》一比,瞬間加了二十分鐘,從及格線上的幾分變成了良好。
而且它的本質就和《最後的贏家》有區彆,原作《詐騙》的劇情是緊跟著金融陷阱和金融規則的,可以說是牢牢捆綁,專業知識和劇情融合的十分好,除非重寫,不然根本沒有半分改,而這樣的專業知識才是被金融危機陰影籠罩的人感興趣的。
三項優勢相加,本來不甚出彩的《華爾街風雲》瞬間對《最後的贏家》形成了碾壓局,努力汲取對方的票房。如果不是兩部電影之前捆綁的那麼結實,現在也不會反噬的這麼厲害,可一切都回不到當初,失敗者隻能品嘗痛苦。
《最後的贏家》在遭遇了第一波反噬後開始嘗試轉換宣傳方向,可之前的宣傳太成功,忽然轉換風格,口碑還是一路往下,票房跟著斷崖式下跌。
看形勢大好,桑稚顏才找了個空當去電影院看了這部近期最火爆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