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時間,他們能討論出的結果不多,他們著重準備了要在晚上直播的時候去詢問的東西。
遺憾的是,當天晚上直播沒有出現,一直到第二天天亮都未曾出現。
如果不是嬴政身邊的透明小屏幕還在,他或許會以為天幕已經離他們而去。
天幕沒有按時出現讓等了一夜的眾位大臣議論紛紛,“難道講完了咱們大秦的事,就再也看不到了?”
“不應該啊,之前講那什麼明朝,第二天他們的皇帝不也出現了嗎?”
“可是他們沒有買種子。”
是的種子。
他們唯一區彆的就是種子。
如果真的是是因為種子才無法進入直播間,那是否意味著這個天幕在段時間內不會再出現,除非等他們有所收獲?
嬴政思索片刻之後吩咐:“其他人繼續討論,務必給朕討論出來個結果,內史農官先按照種植方法進行種植。”
和明朝即將進入深冬不同,秦朝此時正值春季,正好可以種植土豆和玉米,到秋季的時候就能采收。
立刻就能開始驗證天幕中所說的糧食產量,這讓他們都十分興奮,好像下一刻就能看到成果似的。
也難怪他們會如此激動。
如果糧食產量是真的,那麼他們的人口將會大量增加,人人都能吃飽飯!
按照一同寄過來的種植方法,內史和農官招募了最擅長耕種的農人來協助種植,把玉米和土豆護得跟眼珠子似的,看著它們破土而出,長成鬱鬱蔥蔥的幼苗,直到讓整片土地都變成綠色。
秦朝沒有除草劑,所以田間長出來的雜草都是農人下田去親自除草,就連嬴政也忍不住下田親自查看了長勢。
無他,皆是因為他們對這片田裡的作物抱有極大的期待。
不止是拿到種子的他們,那些看過天幕的老百姓也抱有很大的期待值。
這個時代的知識普及率非常低,他們看不懂彈幕上的文字,可是總有能看懂的。他們互相奔走告知,沒要幾天,普通百姓就都知道了始皇嬴政已經買到了種子,隻是數量不多。
但是要不了多久農官們就能培育出更多的種苗,將來也許會分發給他們,如果以後他們都種上了這些糧食,也許就不會再挨餓了。
不知道這種可能會出現的未來讓百姓充滿了憧憬,即便六國遺民還在蠢蠢欲動,可是普通百姓的不滿卻在漸漸消退,開始有了新的盼頭,變得安分守己起來。
那些種子可是在秦始皇的手裡,隻有好好呆在秦國,才有可能分到種子,才能更早的過上不愁吃喝的日子,這一點他們還是懂的。
於是奇妙的事情出現了,秦朝明明還是徭役繁重,可是環境卻變得積極了起來。
在天幕出現十天之後,嬴政立了扶蘇為太子,舉國歡慶。
他們也許不知道如果秦始皇死去之後,扶蘇會把秦朝治理成什麼樣子,但他們知道一定不會是像天幕中所說的,被胡亥統治的未來那樣。
而在兩個月之後,朝廷又頒布了新的政令,在不同的地方進行試行。
從天幕中獲取的關於未來的信息,以及李斯交出來的殘缺版“督責之術”可能造成的結果,讓嬴政開始思考完全以法家的思想來治理國家是否可行。
於是他讓召集而來的各家學者思考和討論這個問題,並尋找更可行的辦法。
各家理念不同,想出來的辦法也不一樣,甚至有時候會當場吵起來。
嬴政也不在意,讓他們整理出自家完整的實施辦法,他看過之後選出了其中可行的,然後挑選了一些地方進行試點嘗試。若是有可行的,能讓當地發展更好的政策便普及開來。
於是不同的地方便有了不同的新樣貌。
入秋的時候,第一波糧食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