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也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一旦說出來,肯定會引起大家的懷疑,甚至他們的信心也會動搖。
但是沒辦法,不止是這化肥的原因,還有更多重要的原因,使得沈建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他之前的想法是,各家各戶隻需要出地,用地來占股份,然後人也加入進來,大家一起乾,賺到的錢,根據股份的多少來分紅。
後來發現,這太理想化了。
且不說彆的,單單是人力部分的帳,就不好算。
有的人家,出兩個人,有的出一個。
有的時候有人有事,不來乾,這也不好算,亂七八糟的,不好統計。
索性,就將之前的計劃推倒,重新選定方式。
剛才沈從軍的話給了沈建靈感。
把化肥分下去,讓他們自己施自己地裡的肥。
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偷懶,因為這事跟他們的收入掛鉤的。
同樣的道理,他們自己的地,由他們自己種,肯定也是會儘心儘力。
地種的好了錢賣得多了,他們自己也高興。
彆人也不會說什麼,因為這是他們通過自己努力賺來的。
這個計劃的轉變方式,是從以前的合夥轉成了現在的聯盟。
大家形成一個整體,但實際上種菜還是各自種苗各自的。
之所以形成一個整體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如果單單隻有幾戶人家種菜的話,種出來的菜數量很少,形成不了一定的規模,也就賣不出去。
隻有種菜的人多了,種出的菜量大,才會有固定的菜販子過來進貨。
當然,沈建的科技也是少不了的。
沒有他的科技種出來的菜,就是普通的菜,跟彆的地方比起來沒有什麼特殊性。
這裡是在深山裡,從縣城上來,得一兩個小時。
就衝著這一段山路,也不會有多少人願意來他這裡進那種普通的菜。
隻有菜的質量上去了,菜販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他們才不會在乎這一點山路。
因為這一點山路跟他們賺的錢比起來微不足道。
菜販子把菜收去了,他們也是要考慮怎麼賣的。
有的商販,費儘心思收的菜,結果拉出去沒人要,最後隻能賣個低價。
好一點的可以保個本兒,差一點的,甚至還會貼錢進去。
如果菜質量好的話,那就不用愁了。
菜販子,隻要過來沈家村進菜,然後將菜拉去賣,菜的質量好,彆人都會搶著要他們的,就不愁賣不出去。
這樣一來,沈家村的前途隻會是一片光明。
因為到時候根本就不用他們去找菜販子,就會有菜販子主動過來進貨。
而且,菜販子多了,競爭的激烈了,沈家村賣出去的菜的價格,也會越來越高,賺到的錢也就越來越多。
到那個時候,村子裡或者隔壁村的人,看見這些人種菜賺那麼多錢之後,他們肯定也想加入進來。
沈建已經決定好了,對於願意加入進來的人,他都會熱烈歡迎。
如果真的是,菜販子非常多的話,那就僅僅靠這一點種出來的菜,是供應不上的。
隻有種菜的人越來越多,菜販子才會越來越多,賣出的價格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