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1 / 2)

治愈係橫濱 風月蠶 7380 字 2個月前

意識到自己撞到的人是誰,中島敦整個人都是宕機的。明明院長本人沒在意,他卻像是石頭一般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院長搖了搖頭,歉意的對國木田和千曄說:“抱歉,這孩子膽子有點小,還請多擔待。”

——更有做父親的即視感了!

國木田可能是經曆的事情比較多,他也年少成為異能者,甚至被家人視為怪物,所以他一方麵理解中島敦對院長的排斥,另一方麵理解這二人複雜的情感。成年人在麵對這種事情時,一般會選擇緘默,將事情交給當事人去處理。

所以國木田從未在這方麵和中島敦聊起,也不會用高高在上的態度不痛不癢的去點評。他隻是維持那張工作時的撲克臉,點頭道:“也快習慣了。而且膽子也不算特彆小,這小子第一次見麵的時候一口氣吃了十多碗茶泡飯,我付的錢。”

院長恍然:“哦,是他離開孤兒院的時候吧。確實,沒有學曆想找份工作會很困難,尤其他還沒什麼生活閱曆,估計都想不到可以去便利店、港口之類的地方找點活乾。”

中島敦說他是被趕出孤兒院的,但在院長口中就像是他長大了要出去打拚一樣的語氣。

國木田當時就接手了中島敦的案子,對方破壞了不少農田被通緝,也知道中島敦當時會被趕出孤兒院是因為他的異能失控到孤兒院也無法兜住。

他覺得院長是有意淡化中島敦異能失控的事情。不想讓彆人因此遠離中島敦。

來時的路上聽到幾名孩子的話,他們似乎都以為中島敦是因為年紀大了才主動離開孤兒院的。對比其他孩子十四歲(可以開始工作的年紀)就離開,中島敦已經算很晚的特例。

千曄好奇的問:“院長先生沒有跟他說可以去打工麼?”

雖然千曄在橫濱的時間不長,卻也知道有些底層工作還是很缺人的。比如像便利店啊、餐館服務員洗碗工之類的。不過,這類工作要求對方有身份證明。也就是說,像擂缽街那種出身的孤兒他們是不敢收的,但中島敦這類外地的孤兒倒是沒問題。

所以擂缽街的孤兒很多會踏上歪路,從一開始就已經切斷了絕大部分向陽的機會。

院長沉默了幾秒,看了眼還沒回神的中島敦,似乎是覺得他這副樣子有點丟臉,搖頭歎息道:“他是個好孩子,誠實又心善,剛出生就被遺棄,在垃圾桶裡頑強生活了兩天,那時連臍帶都沒剪斷,生命頑強且運氣很好。所以,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給他指路。”

他說‘不適合’的時候,聽起來就像是‘沒資格’。這種情緒感覺並不是因為他以前對中島敦不好才萌發的,而是因為其他的原因。

這一刻的院長,看起來比之前要陰鬱一些,可能是想到了一些不美好的過去。

在這時候,千曄突然明白為什麼院長在門口時會朝國木田鞠躬了。他是覺得自己當初沒有指路,讓對方一無所有懵懂的離開孤兒院,不插手任何事情,反倒讓中島敦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踏上光明的

道路吧。

隻能說……

千曄移開視線,

他覺得自己不太能理解。可能是因為他家庭幸福,

父母也很疼愛他,從小到大就沒有經曆過太多的陰暗麵,所以有時候不太能理解這類人對光明的追求吧。

他很明白自己這種心思——在光明中長大的人是無法完全共情在黑暗中成長的人的。

他所能想象到的,代入進去的程度,遠遠不及這些人所經曆的。他所能想象到的最黑暗的事情,說不準都是這類人認為最美好的時刻了。

在黑暗中生存的人,也可能會覺得在血泥汙穢上開出來的白花,是照亮人生的浪漫吧。

所以在這種事情上,千曄隻會選擇沉默。他覺得自己能表達出來不過是一些自以為是的傲慢想法罷了,反倒容易鬨得不愉快。

千曄:我那些之所以賣不出去,是不是和這個原因有關呢?

鬼燈先生就評價過他寫的也就適合那些閱曆不深的人看,沒什麼深度,因為過於理想化很難勾起他人共鳴,頂多就是當成廁所讀者看看,打發下時間。

——這可是非常惡毒苛刻的評價了!是毒舌!

——哪裡理想化了,我隻是將自己的日常修修改改搬進去啊!我裡的主角多慘啊,總是很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但每次危機剛開始就會誤打誤撞的被貴人相助哦!雖然這些貴人很大可能也就是順手而為,不會找主角要什麼人情……這種擺爛人生的複雜情感你們不懂!

千曄堅信自己的肯定會有受眾的!是英國和日本的文化和讀者受眾有問題!是出版社太保守了跟不上時代!年青一代的想法已經變了,而出版社還維持著老舊的思想!

再這樣下去,千曄覺得自己可以進攻輕圈了。可立誌成為現實家的自己,要成為輕家,總覺得跨度太大了,不是輕易能下決定的。

西格瑪看著千曄皺著眉,國木田和院長也很嚴肅的樣子,一腦門的問號。

他們剛才聊了什麼很嚴肅的話題嗎?沒有吧,每一個字都聽明白了,可為什麼就覺得漏聽了好多句。好可惜,如果中島有聽進這些話,他們倆就可以討論了,兩個人琢磨出來的肯定比自己一人琢磨出來的要多。

西格瑪,假裝無意的踩了下中島敦的腳,隻聽到一聲哀嚎,他默默的站回原位,裝作一副無辜的樣子。可喜可賀的是,中島敦終於回神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許多,本來資助這事就是提前定下來的,在確定孤兒院確實是經營困難,且院長在這方麵也準備了很完善的資料,內容沒有弄虛作假後,千曄就快速敲定了簽捐贈協議的事情。

但在千曄這麼說之後,院長那邊反倒是猶豫了。這是很奇怪的事情。因為千曄隻是個資助者,拿出來的錢是實打實能改善孤兒院現狀的,資料上也寫了,當初院長接手的時候,其實這個孤兒院已經關閉了。

是他找到了過去同在孤兒院長大的同伴,也就是其他幾名工作人員,幾人合力磕磕碰碰,才勉強將孤兒院

重新經營起來,前期也度過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政府的撥款也時有時無,最困難的時候還得他們出去打零工,才勉強養活收留的孩子們。

他們經營孤兒院的執念,對於普通人來講已經不是單純做善事的那種思維了。如果要說他們是天生的聖人,那也不對。

——更像是在經營自己的棲息之所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