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也聊完了水星城市,對於魚洋這個女主,唐菲也有自己的分析。
魚洋的成長分為了三個階段。
第一部分是剛被拋棄時,在城區的幼年時期,那裡治安很好,生活平順,波瀾不驚,她雖然會被歧視,會被說脆弱者都是潛在的罪犯,笨蛋,基因有問題的病人,是讓每個家庭背上沉重負擔的人。
他們身上背負著負罪的枷鎖,像是因為自己拖累了全家,是城市管理者心地善良,才讓他們免於年幼時就被拋棄。
被父母拋棄是命中注定遲早要來的,拋棄的人沒有負罪感,被拋棄的人也不恨。
她惶恐的從安全的地區來到了城外的混亂世界,不停的看到有人犯罪,小心的躲避那些一看就不好惹的人,慌張警惕的尋找落腳之處。
這個時候的魚洋就是個很普通的脆弱者,與其他人沒有不一樣的地方,直到她在浮上水麵休息時遇上的那位博學的老者。
老人在脆弱者中很罕見,沒有高強度勞動能力的脆弱者是買不起空氣泡,無法在水中生存,在水麵沒有食物,多數是渴死餓死。
這位老者的父母很愛她,生下她以後沒有再要孩子,拚命為她存夠了足夠一百多年使用的空氣泡,讓她能夠悠閒的生活,不必為了生存拚命。
她與彆的脆弱者不同,她擁有許多的空閒時間學習,她大方的分給魚洋她的空氣泡時間,並且讓魚洋不要放棄學習。
“知識可以啟迪智慧,脆弱者們並非天生比其他人差,隻是不停的勞作為生存奔波而失去了學習知識擁有智慧的可能。”
“他們利用這種方式,讓脆弱者們相信自己在智慧上低人一等,在身體上低人一等,從而順從的接受自己在底層的命運,不反抗也不謀出路,麻木的為了一口氣活下去拚儘全力。
不進行管理,放任罪犯,汙蔑我們是天生的潛在罪犯,甚至讓扶持那些罪犯來攪亂我們的生活,逼得人人自危,無法團結,像一群散落的沙子。
沙子是古時候的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像散落的魚群,沒有領頭的魚,這些小魚群被大魚追趕時就跑不掉了,淪為了大魚嘴裡的食物。”
“魚洋,我們和其他人群一樣聰明,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讓我們都過得渾渾噩噩。”
在這位老者身邊長大的魚洋雖然離開了父母,但明顯活的更好了。
在家庭裡她是無人關心的人,姐姐和父母才是一家人,而她隻是負擔。
在這位老者身邊,她才有了一種被長輩關懷的感覺。
在學習之後,魚洋對脆弱者的現狀也有了清晰的認知,但這個時候她還是迷茫的,她與教授她知識的博學老者一樣,雖然明白的看出了問題,卻沒有解決方式。
麻木的生活了幾輩子的脆弱者們並不認同自己優秀,他們早已認命,覺得過一天算一天,反正過完四十就差不多要離開人世了,那麼學習知識做什麼,做個好人乾什麼,不如放肆放縱。
沒有希望的人生,滋生的都是一時縱情,不顧未來的生活方式。
然後是魚洋遇到了瘋子研究員,這個鑽了牛角尖,不肯認輸的瘋狂天才,他向人訴說脆弱者的偉大,不僅榮譽者無法接受,連脆弱者本身都不相信,是魚洋當了他的第一個傾聽者。
他們互相吸引彼此,認同彼此,並開始一起向脆弱者們宣傳,他們找到了口號,尋找突破點,在水麵上聚集,讓人越來越感受到自己屬於空氣,屬於水麵之上的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