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1 / 2)

所謂踏歌,就是一邊踏地,一邊唱歌,是古代的一種集體歌舞形式。

踏歌裡麵的“踏”,就是舞蹈部分。百姓們聚在一起,互相手牽手,或者前後搭著肩膀,圍成一個圓圈,或者排成一列,高聲歌唱,腳下踩著節拍踏步。

因此,踏歌的上身動作並沒有很多,主要變化都是集中在腳下,基本動作是斂肩、含頦、掩臂,更像是用身體為歌聲打節拍。

也正是因為這樣,比起百戲之一的盤鼓舞,踏歌顯然就簡單的很多了。

拿後世的廣場舞相比,比在同時代百姓間的流行度,踏歌甚至更勝一籌,因為在漢唐,百姓中男女老少都會跳、都能跳,是情緒的一種表達。

從詩句“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中,就能看出踏歌在當時的普及度。這種簡單接地氣的舞蹈形式,興起於漢代,風靡在唐朝,唐之後漸漸衰落。

衰落的原因有很多,漢唐強大開放,對女性的束縛相對少一點,但唐朝之後隨著理學裡麵對女人的約束,大家閨秀甚至要住在閣樓繡嫁衣,女人甚至連外出都被認為是“拋頭露麵”,更彆說在外麵跳舞了。

隨著等級進一步森嚴,不止踏歌,其他古代舞蹈大多也都是樂籍人群才會跳的,而樂籍又是賤籍,會跳舞、能跳舞反倒成了“賤民”的標誌。

現代人培養孩子會選擇唱歌、跳舞、書法、彈鋼琴等等,而古代大戶人家的孩子雖然也有“琴棋書畫無一不通”,但這裡麵並不包含跳舞。

諷刺的是,喬楚從夢境中看到在21世紀裡,學舞蹈卻並不便宜,甚至花了錢都不一定能遇上好老師。

在這個八十年代時期中,華國古典舞彆說走進民間了,就是在學院裡都還沒有統一,論戰不止。

可等到古典舞形成成熟體係時,外國多元文化已經隨著改開的程度上升,進入到華國,占據百姓們的視線,古典舞得到的關注已經少得可憐。

以至於有些明星想要博眼球,根本不懂古典舞,隻抄了個造型,隨便糊弄幾個動作,就自稱會古典舞,帶歪了一批青少年,甚至當專業的舞蹈演員指出錯誤時,那些粉絲還去辱罵舞蹈演員。

喬楚的目標,就是趁著本土文化還沒被外國文化強烈衝擊、娛樂圈還沒妖魔化時,在百姓中推廣古典舞,讓百姓們既是觀眾,也是表演者,讓古典舞從學院派中走出來。

“等《趙姬》首演之後,我就跟師父提出推行計劃。”

喬楚被楊東旭牽著手,她一邊走一邊說,無意識地摩挲著他的手背,有點不確定地問:“你說他會不會不答應?”

“很大可能。”楊東旭看到她眼底瞬間湧起的低落,但仍是選擇說出了心裡的看法,“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容易從眾矢之的,嚴煥不會想讓你冒這個險。”

“其實也不做什麼,可以先在學校裡推,還有公園裡跳交誼舞的人,也是初期目標。”喬楚輕輕地舒了口氣,忍不住捏了捏眉心,“隻是大家可能覺得沒必要,或者說,還沒到那個份上。”

在體製內就會有很多約束,並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要在百姓裡推行學習古典舞,需要一個詳細的計劃,包括各種推行措施和周期,預期目標等等,並不隻是組織學生或者愛好者學習這麼簡單。

而她不可能以個人名義推行,哪怕她想個人推行,但其他人也會將她和粵省團關聯到一起,所以她必須要征得粵省團的同意。

而且,她一個人的行動力也有限,需要粵省團的支持。

可現在整個古典舞都還在上升時期,大家都為了自己的觀點得到業界的認同,在學術上進行輸出,在作品上也追求創新。

換句話說,在大多人眼裡,就是舞蹈界裡理論都還沒形成,喬楚卻想跳過這步走實踐。

哪怕她已經有成績,但年齡和資曆擺在跟前,到時候必然會招來反對聲,也許會有人覺得她不知天高地厚。

如果計劃被通過的話,她其實也不在乎彆人怎麼看。

喬楚想著想著,忽然又反應過來,一臉抱歉地說:“不說這些了,掃興。今晚難得放鬆一下。”

她打起精神,笑著帶楊東旭跑起來:“快,不然要錯過更多片頭了。”

女孩眉眼彎彎,瞳仁裡都是細碎的月光,楊東旭看著她,心底一陣柔軟,連腳步也都跟著輕快起來:“好。”

*

喬楚和楊東旭買的電影票是《少林寺》。

這部電影是內地和香江合拍的,電影票隻賣1毛,卻創下了1.6億的票房記錄,是武打動作電影史的重要作品。

喬楚前世已經看過了,楊東旭前世先是因為貧窮沒看,後來有錢了也對電影不感興趣,這次反倒是第一次看。

兩人進場前還買了爆米花和汽水,進場後場裡黑漆漆的,隻有放映機打著一束光,照到幕布上放出電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