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開始(2 / 2)

李媽通過兩年時間的學習,日常用字和計算能完全勝任。這在村中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裡,都是了不得的水平,由她擔任記分員,沒人有意見。

這可是與前世完全不同的開始,前世李媽不識字,人也老實,每天都埋頭苦乾,工分卻隻有八分。

這點工分怎麼都不夠養活一家八口人的,李父隻能辭去鄉衛生院的工作,回斑竹林當一名赤腳醫生。一邊給人治病,一邊上工,即使這樣,一家人還是難以填飽肚子。

工分有一個標準,男壯勞力一天十個工分,十五歲以上算成年人的工分,成年婦女一天八個工分,不在這個年齡段的都是乾一天兩個工分。

六十歲以上和八歲以下的不強迫上工,如果上工一天給兩個工分。上學的學生平時也不用上工,但放假回來必須參加勞動。

李媽是記分員,上工的人都要來她這登記:做什麼活,在哪裡做,工分多少,都要清楚明白地記錄下來,分糧食的時候才能做為依據。

放假在家的李家兄妹四人,鐘聲一響奔向保管室,他們可不想遲到,給自己的媽媽拖後腿。

保管室在李小玉家對麵,中間隔一塊水田,這是土地公有後,新修的隊裡的倉庫。人多力量大,一天一夜就完成修建。

四間草房,上工用的農具,收割回來的糧食都將放在這裡。

草房外是一個鋪上水泥麵的大曬壩,村裡三百多口人全集中在這裡還有餘。

“今天壯勞力去擔水灌包穀苗,剩下的人全去拔草。”村長分配完今天要乾的活,自己也擔著糞桶要去水田裡挑水上山。

李承繼快滿十五歲了,去找隊長李建元說要挑水,隊長見他個子高,同意給他十個工分一天。

李承繼一聽能掙十個工分,高興地挑起水桶健步如飛。

大熱的天,在包穀地裡拔草,滋味可不是那麼美妙的。

地裡有老實乾活的,也有磨洋工的。李小玉兄妹不想讓人有借口說媽媽包庇他們,都是老老實實地在乾活。

婦女們大聲地說著家長裡短,引起一陣陣的笑聲,可見這幫人有多歡樂。

山頂上的人還能與山坡上的人聊,把這當成聚會了。一群老娘們的笑聲能傳出兩裡地,挑水的壯勞力幾人一起走,大老爺們聊起八卦來,毫不遜色於老娘們。

一派歡聲笑語,熱鬨非凡的景象。

李小玉看著眼前的景象,隻能說:活在當下,能快樂幾天算幾天吧!

村長敲響中午的收工鐘聲,下工的人都一窩蜂地圍著李媽,看李媽記錄他們半天的工分,生怕給自己弄錯了。

李媽記完工分,站起來道:“你們每個人回去記好自己的工分,分糧食的時候,心裡要有個數。”

自此,村裡人家裡有紙筆的會記在本子上,沒紙的會記在牆上。每個人的記錄方式不同,好多家隻有當事人才能看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