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你可少說,現在四處都在‘放衛星’,不照做怎麼辦?”村長也很無奈。
“趕緊的,再往上報點。”村長催促道。
“那就三千斤吧!”
各個隊長報完了小麥產量,村長讓他們各自回去。他明天要去公社開會,要上報小麥的產量。
第二日下午,村長從公社回來,又讓各個隊的隊長去開會。
“今天公社開會,上報小麥產量,我們村是墊底的,我被社長一頓臭罵。村裡去年的紅旗也被奪走了,上報產量最高的紅英村村長得了紅旗,還被表揚了,公社還給他頒了獎。”
紅英村可是土地最瘦的一個村,怎麼會上報最高的產量?
“村長,紅英村報的是多少?”李建元很想知道,紅英村是憑什麼報得最多的?
“紅英村報八千斤,比外省的還要高。”
莫不是瘋了,怎麼可能報那麼多?
“你們都回去好好地想想,下次可不能這樣了,要與時代同步。”
“村長,我們隊裡的小麥可都死了,怎麼辦?”
“能怎麼辦?把死了的全拔了,全種包穀,可不能讓彆人看到你們隊的小麥死了,趕緊的回去補種。”
村裡又開始一輪忙碌,下秧苗和補種包穀。男人下田平秧田,女人和老人去補種包穀。
下秧苗,將一塊水田放乾水,分成一排排的大塊,長度以水田的長度為準,寬度為一米。
用平滑的專用工具趟平泥麵,要像鏡子一樣平滑,再畫分格線,每個小格為五厘米大小的正方形。
將早已育好有兩三厘米長的小秧苗,一顆一顆地人工安在趟平得如同鏡子般的小格子裡。
下秧苗個子小的人最合適,因為要彎著腰乾活,所以工分給的高。不論老少、大小,隻要能乾就給十個工分。
李小玉聽到李媽說下秧苗的工分高,高興地給李媽說:“老媽,我也去下秧苗,一天十個工分,相當於平時五天的工分了,這個我得去哈!”
李媽不想女兒太累,下秧苗就是一個成年人都受不了,何況一個小孩子。
李父也不同意讓她去:“彆去了,下秧苗太累了,你會受不住的。”
李小玉一意孤行地要去下秧苗:“老漢兒老媽,我能行,就讓我去吧!我不會逞強的,彆人家的孩子能做的我也能做。”
李父和李媽無奈地隻能同意,但要求她不要太累,量力而行就好。
下秧苗的人中,十幾歲的女孩子比較多,人人都為了那十個工分來的,足可見十個工分對人的吸引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