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可道有此意,藏明自是樂意。”韓延徽笑著說。
兩人見過禮後落座。
韓延徽一坐下,突然想起馮道是誰了,頓時有些尷尬。
他不認識馮道,可自從接任支使後,使君府就有些傳言,說他頂了馮道的位子,他雖然自覺自己接的名正言順,可如今見了傳言中的另一位,也不由有些心虛。
如今又看到馮道一副特地來找他的樣子,韓延徽更是心裡打鼓,這位不是來找茬的吧?
馮道看著對麵的韓延徽,卻是越看越滿意。
外貌,一表人才,氣宇軒昂。
家教,一看就是世家子弟,彬彬有禮。
才華,嗯,這個需要問一下。
馮道咳了一下,開口問道:“不知兄台之前在何處任職?”
韓延徽心道果然來了,也咳了一下,清清嗓子,“藏明不才,早年在老使君座下任幽州府文學,後來轉錄事參軍。”
幽州府文學?
馮道眼睛一亮,這可是才學極好才能擔任的,而且還是早年擔任,那時候他才多大!
默默又加了一個才華橫溢,馮道兩眼放光的看著眼前的新同僚。
天見可憐,他馮道來劉守光手下這麼多年,終於有一個可以陪他吟詩作賦的同僚了!
馮道感動的幾乎落下淚來!
外人都隻知道劉守光不喜文人,可隻有他知道,劉守光那豈隻是不喜文人,簡直是厭惡文人。
當初劉守光剛自立為盧龍節度使時,曾有一個進士因為家貧打算來劉守光手下混口飯吃,劉守光得知這個進士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一手好武藝,居然對人家說,他素來不喜文人,如果對方願意棄文從武,他就任他做武官,結果人家進士為了養家,硬生生被改成武將了!
所以這麼多年,馮道一個文人,隻能天天跟一幫武將在一起混。
可他是文人啊,他喜歡引經據典、吟詩作賦啊!
正準備接受馮道刁難的韓延徽就見馮道蹭的一下從榻上站起來,然後跑到旁邊櫃子裡掏出一抱卷軸,捧到他麵前,興奮的說:
“藏明,今日閒來無事,咱們來討論如果做賦吧!”
韓延徽:………
*
使君府的眾人自從知道馮道回來,就等著看偏院的大戲。
畢竟誰都知道之前支使可是馮道的囊中之物,而如今,坐上支使卻是韓延徽。
可很快,眾人就驚奇的發現,馮道不但沒有對韓延徽進行打壓,還幫他處理賬目中不解的地方。而韓延徽,更是逢人就讚馮道為人寬厚,才華出眾。
馮道和韓延徽兩人不但沒爭起來,反而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好的快穿一條褲子了。
使君府的眾人:……
作者有話要說: 注:唐朝科舉中進士、明經等雖然會授官,但是……非常非常慢,慢到三五年可能都沒動靜,所以很多進士、明經不得不自謀出路,例如到節度使府任幕僚。(這個和明朝一科舉得中就授官有很大區彆)